如何管教孩子?美国专家的指点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6日 10:53:11 

  无论是大发脾气还是胡乱扔东西,或是早上不肯穿衣、不愿洗脸……孩子们总是在不断地测试你的忍耐极限,深深地吸口气,不要放弃。

  虽然我们已经能克隆出绵羊了,但要哄你的孩子乖乖地穿上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管教孩子问题设立一项诺贝尔奖也不为过。美国纽约州的安德瑞·海丝柯尔谈起女儿3岁时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早上,我正准备送基娜去幼儿园,可她死活不穿衣服。我好言相劝、哀求、恐吓,什么法子都用了,她不仅置之不理,反而跑回床上蒙上被子睡觉……我简直让她气坏了,拉开被子在她屁股上打了几下,她就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最后,基娜终于穿上了衣服,不过她的忘性挺大,第二天仍然闹着不肯穿衣服。安德瑞妈妈却为此内疚了好几天,对自己的失去控制感到非常不安!

  安德瑞妈妈的行为的确不符合现代育儿观念,但又有哪一位父母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能保持十分理智的态度?尤其是1到3岁的幼儿,都是些自我中心、不明事理、专门考验你耐心的小东西,幸亏他们很可爱,不然的话,真要令大人们厌烦了。因此,要决定什么是适宜的行为并教会(而不是强迫)孩子这些适当的行为,一直是困扰着父母们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使出版了无数的育儿指南、父母必读一类的书籍,对此仍是莫衷一是。能不能教导一个9个月的婴儿不要扯爸爸的眼镜?能不能指望一个14个月的幼儿懂得与别人分享玩具呢?能不能教会一个2岁的孩子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呢?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助理维多利亚·拉维尼说:“问题的症结在于怎样让孩子不是强迫地,而是自觉自愿地做你认为适当的事情。”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采用“管教”的方式让他们分辨是非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当孩子拽电话,把手指塞进电源插座,用指头去戳别的小朋友的眼睛时,他并无恶意,仅仅是在探索新奇的事物,而这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任务,做家长的总不能因噎废食,把孩子限制起来吧?唯一的应对策略是:把东西挪开、挪开、再挪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良行为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渴求自主,或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或仅仅是由于挫折感。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无法分辨是非(大约要到3岁左右才开始分辨是非)。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霍夫曼认为:18至20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对其进行劝说,他们已经开始懂得适应他人的要求了。

  以下是一些幼儿的典型行为:
  闹脾气:专家们认为闹脾气是孩子学习表达愤怒和挫折感的正常方式,如果不是闹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并随着年龄毫无改观的话,父母无须过分干涉。两岁半的本·卡洛尼就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喜好,对试图改变他习惯的人吵闹不休的典型。他母亲说:“他坚持以某种方式刷牙,以某种方式爬上椅子,别人倒果汁必须有他帮助……最近,当本谢谢爸爸后,爸爸没有象往常那样说:“不用谢”,而是说:“不用,谢谢你,本。”本为此就大发脾气。专家建议卡洛尼夫妇,当本发脾气时不要理睬他,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试着和他谈心,让他解释生气的原因。这种方面有时奏效,有时一点用也没有。但为了哄孩子把他抱起来或顺从他的要求只会使他更加变本加厉。

  不愿分享:孩子在2至3岁时才开始懂得与人分享东西,但不要指望他们发自内心的乐意,也不必为孩子的你争我夺而担心。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学和儿科学教授斯坦利·格林斯潘说:“孩子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交往更为重要。分享是通过这些交往获得的一项成果。”居住在加州的帕蒂·拉尔夫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