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也不是我的能力所能负担的。我开始为小儿子的学前教育和昂贵的学费发起愁来!
记得大约八年前,我为了替女儿找幼儿园都走遍了。几乎把台北市大大小小的幼儿园都走遍了。也用心地去研究各种不同学前教育理论的优缺点,再按照女儿的性向和自己的期望,为她找到最合适的幼儿园,并密切观察她就读后的种种转变;在必要的时候转换不同的教法和环境,以确保该幼儿园的教法适合她的性向和潜能发展。
找学校是门大学问。学校环境要优先考虑,再者,哪所幼儿园采用何种教法,如蒙特梭利、角落教学、双语教学、感觉统合教学、田园教学,或者是传统教法等,有什么优缺点,均要一一了解、分析。除了和幼儿园的负责人或老师进行教学概念的双向沟通外,还要阅读幼教专业书籍,等到尘埃落定就读学园时,自已也俨然成了学前教育专家。在台湾,像我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
在新加坡,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程度不下台湾。但我发现,他们比较关心是,孩子哭了老师会不会哄他?幼儿园的学术程度好不好?有没有教英文或汉语拼音?进了小学、课业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电脑教学,等等。蒙特梭利在本地还是很新的教学方法,其他的幼教理念也未被广泛讨论。大多数幼儿园每星期要给孩子进行英文单字和华文听写测验,以期有能力应付将来小学的考试。
压力使孩子们过得不自在
说来好笑,我那在台湾上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小女儿,因蒙特梭利并不主张太早提笔写字,她来到新加坡上大班连笔都拿不好,英文字母也不认得,竟然马上要应付每星期两次的测验,其成绩可想而知!本地的升学压力小至幼儿园开始,孩子们连童年都过得不自在。
最近,由于幼师培训的计划,使得幼儿教育比较受到注意和讲座也有一些国外的人回来后,为文感叹本地幼儿教育过于呆板,不若外国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而当笔者看到有关当局有意对幼儿园作一规范的统筹,以改善良莠不齐的现象的报道时,说实在的,我是忧多于喜的。
幼儿教育的十分活泼的,家长有权为自己的子女安排一个多样化的童年。我们希望孩子有创意,就必须要有充满创意的教学。如果凡事循着规定进行,要每个孩子按照我们既定的模式去走,我们可能教出“精英”儿童,却扼杀了孩子丰富的创造力。
定一个标准,或许可以防止劣质教学,或也会有限制创意教学的可能性。
常常做揠苗助长的事
以现阶段幼师的培训计划来看,至少我们可以确保在幼儿园任教的老师都能具备起码的专业水平。但是,更深入或更进一步的幼教理论,或是儿童心理及福利方面的研究,新加坡仍有待加强。而学前教育对一个人一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性,也并未在家长的观念中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