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多数是在小家庭长大的,家里那么多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打转,让他去哪里学习领导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印度人的领导力甚至在印度妈妈们的身上也有深刻体现。
印度中产阶级很多并不十分富裕,毕竟孩子多压力大,也不像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祖辈的财富可以继承。
美国学校有个传统,老师平时不收红包,但是每到学期结束,家长们都会准备一些小礼物,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有时候是小点心,有时候是20美元的咖啡券,有时候是一盆鲜花。
一般大家就各送各的,可是每回班级里都会有妈妈牵头,组织大家捐款,给老师再送一个大礼物。平摊到每个人头上也不多,就5块10块。次数多了,我惊讶地发现,牵头组织的人每次都是印度妈妈!中国妈妈、白人妈妈总是慷慨解囊,别人出5块我们出10块,但我抱着小人之心暗自揣度,能给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还是作为组织者的印度妈妈吧?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如果问参加课外班谁最积极?
公道地说,硅谷里除了墨西哥人和西班牙人,其他族裔都差不了多少。差别只是参加课外班的类别不同。比如白人就特别钟爱运动类的课外活动,华裔和印度裔更偏向于参加学术类技巧类的学习班。当然最近咱们老中也开始注意参与体育运动,但是学习一样不肯耽误。
因此,在亚裔聚居的区域,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图书馆里、补习班里全是中国人和印度人,足球场篮球场上放眼望去都是老白。
印度人真是好学和好奇的种族。他们不仅向老白学到了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努力学习着其他种族的各种优点。
比如我曾经和中文学校的老师聊天,老师说:“其实来我们中文学校学习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类,绝大多数是华裔,接下来是带华裔血统的混血儿,第三类挺有意思,印度人,按道理说,印度人血统上和华人没什么关系,但是他们觉得中国不错,很好奇,就愿意来学点儿中文和中国文化。”
在硅谷中国人开办的音乐学校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印度人会把孩子送来向中国老师学钢琴、学小提琴,他们认同中国人严格的教育方式。
从这些小事上,完全可以看出印度人有多么强大的融入能力。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最后我想说,印度人能够当上高管,肯定不是靠嘴上拍拍马屁,和上司拉拉关系就能做到的。虽然其实多数印度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和华裔工程师不相上下,但是金字塔顶层的高级管理人员,也确实有出色的技术表现。
谷歌印度裔高管,企业业务总裁AmitSingh,曾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
发明了Java语言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兼CEO Rashmisinha,出生于印度。
根据调查显示,在美国,印度人实际上已经成为创办科技创业公司最多的少数族裔,创业人数超过了英国、中国和日本三个族裔相加的总人数。
很多在印度学业出众的孩子,都愿意学习理工科和医科,之后到美国寻梦。来到美国之后,他们的拼劲儿让许多以拼搏勤奋著称的中国人自叹不如。
不少中国工程师都有这样的想法:未来不喜欢美国,大不了回国,也挺好。许多中国工程师在中国的收入根本不比在美国少。很多拿到绿卡的中国人也确实纷纷选择了回国创业。而国内大把高薪的工作,也分流了华人出色的毕业生。
而那些到美国镀金的官商二代的华人孩子,根本没有生活压力,他们在美国开着豪车、住着豪宅,除了家族企业,他们无法担任高科技公司的CEO。
但是身处美国的印度人不同。
谷歌现任CEO出生在印度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曾经连电视机都买不起,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垫付了他到美国的路费。他回忆说自己刚到斯坦福,发现一个背包都要卖60美金的时候,完全被惊呆了。
印度著名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男主角之一发奋考上皇家工程学院(其实是影射印度理工学院——美国硅谷的“黄埔军校”),就是因为家里贫穷,姐姐没有嫁妆嫁不出去,所以他要靠当上工程师改变姐姐的命运。
据说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印度最著名的学府印度理工学院,每年会有70%毕业生选择出国,而大部分毕业生都会选择美国。过去50年,留在美国的该校毕业生超过了3.5万人。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离开印度本土到美国的印度人,多数都是极富拼搏精神的“苦孩子”,印度富人不愿意出国,因为有钱能在印度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
最近有个美剧,名字叫硅谷,里面的印巴裔工程师羡慕地对加拿大出生的工程师说:“我为拿绿卡足足等了5年,你却只需要花短短5分钟!然后你居然还不肯领!”他和许多其他印度人一样,从登上美国大陆那刻起,就抱定了扎根下来的信念,有这样信念的印度人,该有多么强大的拼搏的动力!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