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育儿观念10个不同(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10月31日 09:43:39 

  如果孩子生病,也可以及时联系家庭医生,安排就诊。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家庭医生,方便医生一直跟踪了解每个人的的健康情况。

  8. 培养孩子独立从小开始?

  不要把孩子当不懂事的小动物或者玩具,它是一个人。从出生第一天起,父母就要和孩子象成年人一样交谈,象对成年人一样平等对待它,给他行动的自由和思考的空间,理解它。给孩子一个安全宁静的大环境,才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勇敢的性格。注意孩子的心理安全甚至比饮食健康更重要。也别低估了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保护,观察反应能力,他们的表现都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宝宝要独立 爸妈先坚强

  从小小婴儿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心理独立,不要什么都靠妈妈抱着哄。比如,新生宝宝爱哭,如果吃饱了喝足了尿布也换了,挪威妈妈会觉得这是有益的锻炼,如果哭声不对了,是紧张恐惧,妈妈也赶紧抱抱安抚的,但是不会象中国妈妈那样摇晃哄睡,小孩子也知道那样舒服,会一直要求那样,最多是躺着摇椅上抱着孩子而已。或者就是放在童车里暖暖和和的,推出去散步巅巅晃悠晃悠就睡了。

  孩子2个月开始独睡一个房间,千万不要让孩子习惯和父母一起睡大床,那样至少要睡到4岁,而且,因为父母打呼,孩子夜啼,大家的睡眠质量都受到严重影响。分了房间睡,妈妈也不用老是因为孩子一响动就惊醒去看孩子,实际上,这样也容易惊醒孩子。还有个好处就是爸爸妈妈的夜生活也可以尽早恢复原来的样子。如果孩子入睡哭闹,妈妈也可以在门外,3分钟进去看一次,安抚一下拍拍,然后离开,如果再哭就5分钟后再进去看一次,或者再7分钟进去看一次,一方面让孩子放心妈妈在外面,一方面让孩子明白要自己入睡了。……从三百天开始让学宝宝独立

  别把孩子当玩具,从3个月孩子会抬头开始,不要老抱着孩子玩,让她自己趴在羊毛毯或者游戏垫上玩,自己找玩具,多趴,有助于帮助孩子背部骨骼的发育,以后才会更好地爬或者走,而且,孩子会比较习惯自己玩,不缠大人。这样习惯了自己玩,以后每个阶段都会好带很多。可以多逗孩子笑,爱笑的孩子健康,舒展眼眉,孩子的五官会更漂亮。

  6个月开始不喂夜奶,让孩子一觉到天亮,因为,长时间连贯的睡眠才有助于脑部发育。虽然刚开始,孩子习惯了妈妈夜里来喂奶,夜里要醒会哭,如果哭了妈妈还不来,就会闹。但是,孩子夜里哭了,妈妈忍住不喂,让她哭几声,一般一星期以后孩子也就习惯夜里不吃奶了。或者实在不行就喂水,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减少夜里要吃奶的需求。因为6个月的孩子,已经开始添加了辅食,一般睡前喂饱了米糊,夜里要吃奶就只是心理需求而非生理需求了。

  9. 食物的变化循序渐进多样变化

  坚持母乳喂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挪威的妈妈都是自己哺乳,而且尽量坚持到一岁,如果说,因为要保持身材不喂奶,那不会是好妈妈。其实哺乳才是保持身材的最好办法,因为哺乳可以分解怀孕积累的脂肪,在路上看到的挪威妈妈都是健康苗条又漂亮的,这是产前保持运动产后坚持哺乳的结果。如果妈妈有特殊原因没法哺乳,这边的配方奶粉也只有一种-雀巢的能恩。

  8个月到1岁之间断奶。到了要断奶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要猛一下妈妈消失硬塞奶瓶。断奶前就得每周两次让孩子习惯奶瓶,开始断奶是每周少喂一次母奶,让爸爸喂一次奶瓶,这样一个月内慢慢断掉的。如果象国内那样,硬饿孩子1天,孩子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的,得多给孩子一下时间和耐心。……从奶瓶到筷子的进步

  一步一步,孩子的饮食向成年人过渡。奶不是孩子唯一的食物,从4个月开始,随着月份添加不同的辅食,孩子的营养需要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从4个月到1岁半,超市都有不同月龄的儿童罐装食物销售。妈妈来不及自己做或者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直接买来喂,非常方便。根据不同月龄,食物颗粒不同,各种果泥果汁,牛肉鸡肉鱼肉甚至麋鹿肉,米饭意大利面土豆泥都有。孩子早些接触不同味道的食物会有更好的胃口。

  有时间的妈妈会常常自己给孩子做辅食,4个月开始习惯用勺子初初尝试吃果泥蛋黄,喝果汁,6个月开始一定要开始添加辅食,米糊肝泥,8个月开始吃肉类,啃面包,1岁以后食物可以加点儿盐,到了一岁,孩子就不再是婴儿,而是可以和大人同桌共餐的成员了,可以啃面包黄瓜番茄,拿着勺子自己慢慢学着吃面条米饭,自己捧着杯子喝水。不要担心孩子弄脏衣服或者地板,防治食物掉落的饭兜,防治滴漏的饮水杯等等,都会减少父母的清理工作,方便孩子自己学会饮食提供了方便。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它也觉得更有乐趣,没有听说哪个挪威孩子吃”跑饭”的。

  10. 发育快慢不是竞赛!

  父母的心态要平和。国内有的父母喜欢看到孩子发育比别人快,认为那样就好,其实别逼孩子,它有根据自己的身体发育条件来决定进步快慢,晚些都正常的。在身体条件还不不够强壮时,去勉强达到那些早发育的标志,对孩子来讲是很危险的。何不让孩子慢慢来,按照它自己的节奏来呢?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