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鲍姆林德(D.baumrind,1971)研究表明,儿童的教育模式通常可分为民主的权威模式、专制模式、放纵模式与忽视模式4种。
对儿童控制较多的可称为专制模式,儿童在这种被剥夺自主权的教育模式下,易形成畏葸、怯弱的意志特点。在缺乏控制的放纵教育模式与缺乏关爱的忽视教育模式中,儿童易形成冲动、鲁莽的意志特点。在中国的现实状况下,过分控制的专制模式、过分保护与过分放纵相结合的溺爱模式在儿童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专横型与溺爱型的教育模式都不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只有在民主权威型的教育模式下,儿童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果断性。
民主权威的教育模式意味着对儿童的平等与尊重,真诚的热爱与接受,合理的控制与宽容。这是最利于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教育模式。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儿童果断性品质方面的做法主要有:
(一) 尊重儿童自己的决定
对儿童平等的尊重,体现在成人给予儿童发表意见的机会,并支持儿童合理的决定。这种做法并不仅仅意味着支持儿童的一个决定,同时还传达给儿童这样的信息:你有决定自己人生方向的权利,只要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是合理的。
成人应当给予儿童做决定的机会,以培养儿童的果断性,例如:让儿童决定今天买玩具的种类。是买变形金刚还是买小汽车?星期天活动的内容,是逛公园还是打电子游戏?暑假里学习的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
成人切忌对儿童的生活做出全方位的强制规定,无论这种规定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会使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能力,在长大后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很可能不是冲动鲁莽,就是优柔寡断。
(二) 引导儿童迅速做出合理的决定
果断性品质所要求的是迅速地做出合理的决定,合理意味着深思熟虑的结果,迅速意味着当机立断的能力。未经深思熟虑就做出决定是鲁莽冲动,而深思熟虑后迟迟不能决断则是优柔寡断,这是与果断性相对立的两种品质。
首先,成人应教会儿童仔细思考,审慎地选择。由于儿童易受外界情境的影响,并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低下,会不加思索地做出决定,但很可能立即就会后悔。所以,在儿童做出任何一个决定之前,成人都应明确地告知,这是做出的决定,不能轻易改变,最好在下决心前好好想一想。
其次,应引导不能决断的儿童尽早作出决定。儿童由于缺乏判断力与决断力,或由于自身天性与兴趣的影响,会有优柔寡断的现象出现。例如,在选择玩具与活动内容时,出现两个都难以割舍的现象,成人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力,选择其中一样,并把原因告诉儿童。如告诉孩子家里小汽车已有许多辆,还是变形金钢比较新奇,从而促使儿童早下决心。
如果儿童做了在成人看来不合理的决定时,成人该如何办呢?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人看来不合理的决定,儿童却有自有他自己的道理,成人应尽量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接受儿童的决定,这种情况应是居大多数的。
对儿童身心发展均不利的决定,确实应是不合理的决定了,若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可让儿童在尝试的基础上改变这个决定;若事情比较重要,成人应当在说明、劝导的基础上来引导儿童改变这个决定。如儿童在上完体育课后,还想玩一个需消耗体力的游戏,成人可向儿童说明道理,并建议玩一个儿童感兴趣的安静游戏。
(三) 督促儿童坚持自己的决定
果断性品质还包含着作出决定后把决定贯彻到底的素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