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责任心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或嫌孩子做事不放心,所以,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事,也不给孩子机会独立处理事物,一切包办结果,孩子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自信心不足,责任感很差,家里家外什么事都不管。
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家承担一些事情,打扫卫生、采买东西、个人内务等,孩子到了外面很快适应环境,并且有很好的组织能力,能体谅家长的辛苦,因为他在做家务时就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困难,自然就变得很懂事。
教孩子花钱
有的家长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不知道如何花钱和管钱;有的家长把孩子的零花钱管得很紧,一天给多少钱,还要求记账,结果孩子总是想办法把钱都花光,有时还要向爷爷奶奶多要钱,并不知道节省和计划用钱。
有位家长把一个月的生活费交给自己孩子管理,自己和孩子每花一笔钱都要孩子记账,告诉她:如果超支,生活费就要紧张了。结果孩子经常提醒妈妈:“别去吃麦当劳啦!太贵了。不要乱花钱,没什么钱了。”孩子自己也学会了不乱花钱。有位家长每星期给孩子5元零花钱,如果孩子能忍住一星期不花,则在下星期有适当奖励,把奖励的钱积攒下来,到期终可以买孩子所需要的玩具或文具。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培养孩子自己的价值观
许多家长都忍不住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小时候他们会对家长的意见全盘接受,可长大后他们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有的缺乏自己的主见,完全依赖家长的判断:有的甚至产生模糊的价值观。例如,孩子回来说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家长马上说不应该那样,应该怎么样;孩子做错了事,有的家长放任不管,有的家长则暴打一顿。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下次遇到新问题时,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判断,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例如,家长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问他:“如果你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你是什么感觉呀?你是不是觉得不方便?”如果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要让孩子自己去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