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啦,体体面面带孩子串门去!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1日 09:10:27 

    过节走亲访友,既是沿用传统的习俗,又能把平时因为忙工作而疏远了的亲情重新织补起来。所以,建立了家庭、有了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早早起来,打理打理,带上孩子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如果,孩子听话;如果,孩子表现好,那父母是一天的好心情。反之……?

    这里的“操纵杆”看来掌握在孩子手中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孩子,与孩子合作好。
   
    一、 出门前必要的提醒,可以减少您的尴尬

    5岁的媛媛随父母参加一个宴会,当看见一碟黄泥螺时,兴奋地举筷就夹。她的爸爸阻止道:“等大家一起吃。”媛媛很不高兴。宴会开始了,客人首先夹了一只黄泥螺给媛媛,媛媛赌气地吃起来,她爸爸提醒道:“谢谢阿姨呀。”媛媛理也不理。媛媛的爸爸拿下媛媛正在吃的黄泥螺,一定要媛媛道谢,媛媛干脆哇一声大哭起来。——这对夫妇的心情大家可想而知,5岁的孩子已经能与他讲道理了。如果,出门前父母向孩子道明:要去的地方、要见的人、要说的话、要注意哪些礼仪,以及您对他的要求等等,孩子在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会配合您的。父母不要“戴上有色眼镜”看孩子,“他讲话不算数的。”“他一会儿会忘记的。”即使孩子有忘记的举动,父母可悄悄提醒,但要维护孩子的“公众形象”。
   
    二、当别人夸您孩子的时候

    孩子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形成对自我的认识。但由于孩子小、在接受成人评价信息时,不能区分哪些是真正的评价,哪些是客套。所以,当别人夸您孩子的时候,您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否则会使孩子的自我认识产生混乱。

    一般来说人们对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找他的长处、优点说,有时还要放大一点,这是成人间的交往特点,而孩子不知道其“复杂性”,会形成过高的自我评价,从而产生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等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所以,此刻父母应有适当的反应,孩子也会看着您如何反应。

    有的父母出于谦虚而否定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好评价,孩子却不知道这是谦词,会以为爸爸妈妈眼中的我,就是这样的了,从而丧失自信。作为父母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个客观的认识,在这种场合,尽可能去除夸张的水分,尽可能给孩子以准确的信息,做到既不失交往的谦逊和客气,又给孩子以期望和鼓励。如:“瞧您的孩子多聪明!”——“哪里,只是这孩子还爱学习。”

    当然,有些符合您孩子的赞美语,如:懂礼貌,做事有条理,有耐心等等,您完全可以默认。
   
    三、关心孩子的陌生交往

    孩子是随着父母出去的,被访的对象一定是父亲或母亲认识的。如果对方有孩子,您会要求自己的孩子与他交往,不管对方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或小,都要求交往。这对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特别是年龄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孩子会面面相觑,无话可说。父母要为他们找到话题后再离开。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又都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