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虽然是具有多元主义的特征,但却有难以割裂的共性和互通之处。就家规来说,无论是在西方欧美文化圈,还是在东亚儒家文化圈,都备受重视。
书籍
舐犊情深,人皆有之;爱子之心,中外同比。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说是古今文化中的共同点。
《四大家训》
种种家训族规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人司马光的《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港》和清人张英的《聪训斋语》。
教子有方
爱子之道:“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父宽则玩易而恣其所行矣。” --《袁氏世范.睦亲》
谨慎交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氏家训.慕贤》
“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保家莫如择友”--《聪训斋语》
励志勉学:“夫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颜氏家训.勉学》
《魔鬼奶爸》
起来,不愿做孩子奴隶的父母,到了树立权威的时候了。魔鬼奶爸张孟起专职家庭主夫三年,兼职十年,摸索出若干铁血家规。其核心思想“爱的教育一定要搭配铁的纪律”,颠覆了无数花哨无用的幼教理论。
教子有方
“愈尊重孩子,孩子就愈不尊重父母。家庭愈民主,孩子就愈独裁。父母愈不使用权威,孩子就愈难控制。”
“尊重、民主、权威归父母所有,由父母决定何时使用。”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军人没有自由。同样的孩子也该以服从为天职,孩子也没有自由。”
“开明专制,也就是以理性开明为教育孩子的态度,以专制的立场为孩子做决定,并要求孩子负责任,守纪律。”
名人家训
孔子曾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西汉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亦有“习与知长,心与化成。心未滥而谕教,则化易成也”的论断。故历代名人大多家学严谨。
曾国藩
可借鉴:明家规
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 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
朱元璋
可借鉴:聘严师
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为了使诸子做到“进德修业”,他聘请各地名师,精选经典著作,对诸子进行严格、系统的“德行”教育。他要求这些老师:“好师傅要做出榜样来,因材施教,以德教人。我的诸子是要治理国事的,教的法子,最重要的是要正心。正了心,什么事都可办好;正不了心,各种私欲便趁虚而入。你们必须教诸子以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光背些华丽的辞藻,真正让他们进德修业。”
林宾日
可借鉴:亲力行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员,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面注意给儿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很节俭,但亲朋、邻居有困难时,他却总是解囊相助。他经常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一次,一个土豪用重金想走父亲的“后门”,为其保送文童,被父亲严辞拒绝。父亲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