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是代表了过年的一种喜气氛围,希望孩子过年高高兴兴,其中倾注了长辈们对孩子无限的爱。
“红包送孩子是习俗,但是送给老人则是一种报答”。南京栖霞建设员工李培先生认为送红包给长辈比给晚辈更有意义。
专家认为,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对现今这一代中青年来说,他们的父母年轻时大多都很辛苦,好不容易抚养孩子成人。现在年纪大了,作为儿女,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而自己又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事业,平时照顾长辈的时间相对较少,过年送红包不失为表达自己这一心愿的上好方法。
“红包”能成为孩子的动力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都是那么无私的。哪怕没有送上任何实质性的礼物,而仅仅只是一句激励的话语。
“我父母都是工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能在行动上表示,可那时候我们都太小了,不懂得父母的心思啊!直到自己做了父母后才明白自己父母当时的感受。”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他想趁今年过年时对自己的子女教育一番,让孩子明白,做父母的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平时不耐烦,听不得父母唠叨的孩子们,耐下性子,听听父母想要什么、有过什么甘苦、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期望。孩子有了听取父母人生教诲的机会,引导孩子怎样走未来的路,才是孩子最终的收获。
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王老师觉得,压岁言的出现能够缩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父母对子女成才的指导,从而让孩子获取成长的新动力,这才是父母的初衷。少一点关于“压岁钱”多与少的攀比,多一些“压岁言”的交流与对话,那会是一道非常喜人的春节大餐。
律师:压岁钱的所有权归孩子
无锡市景明律师事物所的汪律师指出,关于压岁钱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问题,有关法律早已有明确的界定。“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被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关于监护范围(职责),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对监护范围(职责)问题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表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记者 梅钊 高学军 史婷婷 张易 实习生 谢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