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健康(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7日 20:46:44 

所幼儿园的幼儿健康状况却大相径庭。甲园的幼儿身心都很健康,情绪也很愉快,而乙园的幼儿却身心健康状况较差。不同的结果使调查人员十分困惑,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甲园管理幼儿吃饭的保育员态度和蔼,富有爱心,在幼儿吃饭时总是以微笑、鼓励对待和帮助幼儿;而乙园的保育员则对幼儿缺乏耐心与爱心,每逢进食就训斥幼儿,致使幼儿一到进食时就害怕、流泪,甚至小便失禁,进餐时情绪低落,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食欲及消化吸收,最终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环境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幼儿园这种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中,我们常见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出现“追人现象”,即要追跟着一位保教人员。这是由于幼儿入园后,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迁移到幼儿园的教师身上,反映了年幼儿童对爱的需要和追求。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用爱心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儿童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更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正如巴特尔所指出的 “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作为幼儿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真情唤醒学生的情愫,以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才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用气氛为幼儿烘托有利于成长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活动及生活的气氛,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中的重要部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住宅的现代化,在高楼林立、装饰现代的家庭里,孩子缺少的是自然的空间。孩子们的生活环境随着住宅面积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封闭、狭小,在“老死不相往来”的商品房里,孩子们孤独地与电视、电脑、成人为伴。他们迫切需要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创立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平等、民主、宽容、支持的气氛,会使幼儿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重视、接纳和理解,这样,幼儿才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

  创造温馨和谐的幼儿园气氛,幼儿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针对刚入园不适应新环境的生活或者胆小不愿开口说话的幼儿,幼儿教师需要有母亲般敏锐的眼睛,能够迅速地捕捉孩子的情绪,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疏导,解开孩子们心头的“疙瘩”。也可以设计大班带小班的各种活动,如大班表演、邀请弟妹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赠送自制“ 礼物”和请弟妹品尝自制“点心”等,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观察和参加活动,并亲身感受同伴的爱护,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中、大班幼儿,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在交往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同时,体验群体、集体的温暖和真挚的友情,培养其集体主义情感、个人行为的道德感和社会交往的积极态度。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创设情境(如三八节、劳动节、教师节、敬老节等),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爱心。引导幼儿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同情他人。遇到幼儿生病在家,教师除了自己关心外,还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贴出生病孩子家的电话号码, 挂上一个小小爱心箱,或者组织投递一些爱心慰问卡,给生病的小朋友送去全班小朋友的关爱和思念。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孩子从小就学会怎么付出同情和关心,也使孩子体会到被关爱的幸福。使幼儿更喜欢幼儿园,更依恋老师、阿姨和小伙伴。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孩子过上大家庭式的生活,体验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交往、谦让、分享、轮流、等待、关心、同情、学习交往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