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训练所送到另一个训练班时,无异的她剥夺了儿子跟母亲之间有益的“互相作用”机会。事实上,“跟妈妈玩”对母子而言,应远比儿子参加“填鸭式”训练班的收获大得太多太多,而身为母亲的却未觉察。
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当小男孩长到三岁大时,他开始积极反抗,并拒绝学习新技能。同时出乎意料妈妈又怀孕了。这会儿,她没有精力再开车把儿子送到各种“超级娃娃”训练班去了。当婴儿出生后,她感到更疲倦。她已经使自己处于两难的困境中:她害怕倘若从此不让大儿子继续参加一些特别活动的话,她会前功尽弃,并可能对长子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
最后,在精疲力竭之余,她决定不再以过去的方法来处理两个孩子。她把大儿子放到一所白天托儿中心去,也停止孩子大部份的特别训练班,只留下儿子喜欢的班。由于白天托儿中心的帮忙,以及她让大儿子及自己减少压力,她恢复了大部份的精力,并且似乎做得很好……
小男孩的情形还不十分清楚。现在显现的是,他凡事过分忧虑、畏缩,他也因尝试取悦母亲而深受困扰……
艾里斯认为:父母们有许多的情绪反应和困扰,都是自找的,即自陷泥潭。唯有信念的重新建立,他们才能对造成情绪困扰的真正原因展开反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