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的育儿专家(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1:30:26 

>  孩子没达标,自责的是我

  孙跃:全职爸爸

  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3年多时间里,我体味到了孩子成长的快乐,不过,当面对孩子成长上某些方面的“不足”时,我又会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我看了一些育儿、早教方面的书,应该说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书中介绍了孩子成长各阶段应该达到的“标准”,这给了我一种很强烈的心理暗示:达到这个标准,至少不低于它的下限,你的孩子发育才正常,你才算得上合格的父母。于是,我每个月都按照这个成长方案来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状况。但是,优优的语言发育这一项一直不能达标,我和我爱人都非常着急,请教专家,打热线咨询。每次带他到小区里玩儿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善良的爷爷奶奶问他“小家伙儿,会说话了吗?”听到这话,我心里总是有些不好受,感觉是自己没教好儿子。

  我好像失掉了部分母性的本能

  朱葵花:教师

  当儿子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通过学习育儿书籍,我已经将孩子的生理发展阶段烂熟于心。等到他呱呱落地后,我就满怀信心地开始了做母亲的伟大工程。

  书上说,他睡觉的时间很长,清醒时间很短,果然如此,他实在是让我省心,结果大夫来问:“他吃奶了吗?”吃奶?没有!我光想着他睡得多是身体正常的表现了。于是全家总动员,拍儿子的脚心,直到硬把他从睡梦中拽出来才开始吃奶,我才放心了。

  书上说,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品,第一个月我一直坚持喂母乳,婆婆说给他加奶粉,我就是不同意,结果儿子满月的时候,体重非但没有长反而少了2两,吓得我们赶快抱着儿子来到儿童医院,医生说,“孩子没病,只是一直没有吃饱。”于是开始我给他喂奶粉,我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进行科学喂养,没想到儿子很快地喝完规定的量,却意犹未尽。我又不知所措了……

  有时候,仔细想一想,比起我的母亲,现在的生活条件比那时候好了很多,各种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了,可是某种程度上,这些资源使我们的育儿过程变得越来越僵硬了,有时候我甚至有一种失掉了部分母性本能的感觉。

  专家是谁的专家?——心理治疗师解读传统专家主流话语

  龙迪: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生

  专家的知识更正确?

  我们现在越来越信任和依赖专家,其中隐含了一个基本的前提:专家的知识更正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龙迪:人常常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才迷恋权威。问题是,在充满奇迹的生命面前,是否存在真正的权威?通常而言,专家应该经过专业训练。不过,你首先要了解,他(她)在哪里受了哪些专业训练。从受过正规的儿科训练的专家那里得到有关生理发育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