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成功地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能说:“来吧困难,我一定把你搞定!”,那么这也算是我们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给他一个不可多得的厚礼吧。
然而,在面对挫折时,小宝宝是不懂得忍受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尿布一湿,他就哇哇大哭;想走路偏又站不稳,于是就哭喊着抗议;努力想把拼插玩具弄到一起,但是手指却没有足够的力气,他们就把玩具摔到地上来”泄愤”。
孩子们也有需要、有愿望、并且总在尝试,然而却到处碰壁,到处都有阻碍,让他们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愿望,因而他们感到无助,甚至有片刻的“绝望”。
父母不可避免地就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此时需要我们的帮助吗?如果回答“是”的话,那么我们应当在什么时候,如何提供帮助,并且帮到什么程度为止?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应该完全学会自己应付一个个小问题?
其实,有一点应该清楚:孩子们在最初几年与挫折打交道所形成的经验,会对他以后的生活、处理问题、寻找答案、承受失望的能力有巨大的影响。要想回答我们应该提供多少帮助,或者要让孩子有多少自主性,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期待哪些特性,希望他们长大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这一点而言,父母应明确了解自己的教育目标:
·挫折的好处:增强自立
孩子应该学习尽可能独立地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然而这些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轻松。
教育策略:首先,孩子们在积极地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勇气,正是这种勇气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慢慢面对问题、接近问题。但前提是孩子们必须有足够的自信认定问题可以解决。
孩子们喜欢独立的感觉,他们希望自己拿奶瓶,拿勺子和小碗,他们想自己穿鞋,自己夹菜,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而且也只有大人允许他们尝试这些事情,他们才会有独立的感觉。比如说,孩子的纽扣系错了,毛衣穿反了,大多数父母立刻就会说“我来帮你”,或者是“这你还做不了。”父母不应该总给孩子这样一种暗示,“你做什么事情都笨手笨脚的”,最好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去尝试新的东西。
·挫折的好处:培养合作能力
自立并不等于说在每种情况下都要单枪匹马解决问题,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在自己力不能及的时候去调动别人帮助自己。要么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要么找其他的小朋友,找幼儿园的老师,甚至是找陌生人。我们可不希望培养出自闭的孩子,或是一个万事不求人的孩子。而是要教育孩子有协作的能力,有团队工作的能力,并且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懂得如何体谅与关怀别人。
教育策略: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发现自己许多事情做不好,尤其是在他们做游戏的时候。他们的哭闹总是求救信号。比如说:“我没法儿按照我想的把积木堆起来!”“我没法儿用勺子稳稳当当地喝汤!”这时,如果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