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具备的心理素质(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1:21:18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既易接受好的影响,也易沾染坏的影响,要把他们教育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作为小学生的父母,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怕麻烦,不怕反复,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教育专家关鸿羽为父母们介绍了通向孩子心灵的三条捷径: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心理;学会“心理换位”;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保持一颗童心。

  美国学者尼赫茨曾就此调查了十万个孩子,他们对父母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十条: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随意发脾气。

  (三)不断完善性格

  父母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拨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有一定自身修养的父母都有健康的兴趣爱好,用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质量,如集邮、养花、养鱼、下棋、欣赏世界名曲、写字作画、打球等,从而引导孩子参加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塑造孩子美的心灵。孩子的兴趣爱好,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强制,而应因势利导,促进发展。有条件的家庭,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倾向,陪送孩子参加艺术或体育专项训练班,使孩子学有所长。孩子喜欢参加的活动,就鼓励他坚持下去,从中还可培养孩子的韧劲和耐力,但是千万不要逼孩子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门专业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这个闪光点上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发挥特长,如鱼得水;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完成学校的课业之余,都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特长班,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兴趣培训班,究竟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相信这是每位父母都遇到过的问题。我就自身的体会谈一点看法。

  首先,不能盲从。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门专业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我认为还是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这个闪光点上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发挥特长,如鱼得水;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父母也会否定孩子,老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比,比来比去,就认为孩子确实不如别人,从而对孩子产生失望、抱怨的情绪,因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会破坏孩子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