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孩子更需要毅力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9日 15:50:25 


“不许在房间里乱跑,好好吃饭!” 
  “我数3下,你必须坐到餐桌这儿来!” 
  …… 

  4岁的陶陶边吃饭边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和妈妈捉迷藏。陶陶妈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吃饭的时候不能离开桌子。但无论陶陶妈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还是声色俱厉、甚至在他的小屁股上来两巴掌,都收效甚微。对于陶陶的无动于衷,陶陶妈变换各种方法,“软硬兼施”,可小家伙就是不买账。多次努力之后,陶陶妈只好无奈地听之任之,她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狠心”饿儿子一顿,并在下顿饭之前除了白开水不给他吃任何东西。因此,陶陶妈要培养陶陶“吃饭的规矩和餐桌礼仪”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养育孩子的过程,无疑是操练父母耐性与毅力的过程。当孩子的行为超出了父母忍耐的极限,父母的感觉通常是“伤透脑筋”、“无法控制”、“我简直气疯了”,于是在一番暴风骤雨般的愤怒之后,很不情愿地放弃了对孩子的要求。 

  父母的“半途而废”往往给孩子做了一个极其不好的榜样。事实上,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毅力。 

  耐心包容孩子的“捣乱” 

  3岁半的浩浩简直就是个制造麻烦的“机器”:妈妈还没擦干净他倒在地板上的水,他又很快把另一杯水泼到了床上;趁妈妈晒被子的工夫,浩浩抄起了水彩笔,在白色的皮沙发上涂了苹果和香蕉;妈妈正大呼小叫着“不能在沙发上乱画”,他则不声不响地拿起自己的安全剪刀,跑到餐厅,把妈妈心爱的桌布上的花一朵一朵地剪下来,使那块新买的桌布迅速遭遇了被“肢解”的厄运……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您会怎么样?相信不少妈妈第一时间的感受是:“我的肺都要气炸了!” 

  父母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能沿着自己预想的方向成长,尽量不出差错、不惹麻烦、不调皮捣蛋,能分清对错;或者在做出了淘气的事情、制造了混乱之后能长记性,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父母不用将同样的话说第二遍,然而,事实上孩子很难有如此高度的自律,以致父母的忍耐超出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大发雷霆,直至声嘶力竭。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特别强,头脑中没有“捣乱”的概念,对父母说的“不许”眨眼间就忘记。他对自认为有趣的东西和事情,都以“大无畏”的精神去试试、碰碰、摸摸、尝尝,目的是想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或“结果会怎样”—实际上,他是在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这个世界。 

  为父母支招 

  为“小魔头”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别因为他自主学习的行为产生的“过失”而去责备他,平和地面对他的过错,在事实面前耐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