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体育专有名词。如果宝宝在玩乐过程中被宣布“暂停”,远离快乐宝地,离开依恋的玩伴,对小宝宝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难受的呢?
宝宝两岁左右时最逗人喜欢,他不但会跟着你的指挥棒团团转,且能用心观察你,热衷模仿你的一举一动,实足一个可爱的小木偶。但宝宝也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各种各样与大人对着干的事,比如:争抢、推人、打人、咬人等等。一旦宝宝做出这些“出格”的举措,父母免不了会呵斥制止,或威胁打骂。这种高压方式除了奏效时间短、效果不如意外,也显示了暴力背后你的无能。那宝宝打不得、骂不得,就由他“造反”啦?当然不是,“惩罚”是有技巧的,这就是“暂停”。
比赛中,队员要重组,再次研究对策,教练会向裁判员请求“暂停”!但如果宝宝在玩乐的过程中被宣布“暂停”,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损,不但“玩权”被取消,远离快乐宝地,还必须离开依恋的玩伴,形影相吊地独自“静坐”——对小宝宝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难受的呢?对2岁以上的宝宝施行暂停,你的“惩罚”技术会显得文明、自信且卓有成效。但在实施前,你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哦!
实施“暂停”处罚的目的
1、给宝宝一点时间检讨自己的“违规”行为(至少知道自己“做错了”);
2、让宝宝学习遵守规矩;
3、提供一个让他冷静下来的机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父母而言,你不必对宝宝吼叫、打骂、威胁或打屁股。采用平静的“冷处理”方法,让那些精力充沛的宝宝“坐冷板凳”数分钟,这对没有耐性的宝宝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和不轻的惩罚!
“暂停”胜过粗暴的处罚
在当今充满暴力的社会,媒介,包括电视、录像带等,都难免会让宝宝“窥视”到不少暴力镜头,他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大人则要千方百计地“除毒”。如果父母自己也挤进这一行列,对不听话的宝宝采取又打又骂的简单粗暴手法,那其实是让宝宝再“耳濡目染”一堂活生生的暴力课。同时,也会给宝宝传递一种错误信息,那就是:问题是靠武力解决的,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这对宝宝实有误导之嫌。
“暂停”法的实施技巧
·“暂停”环境
选择“暂停”环境,以考虑安全因素为先。注意有无电器或易碎品威胁宝宝安全;周遭环境要简单无趣,让宝宝感到乏味,提不起“玩”的兴致。洗手间绝不是合适的地方,宝宝能从那里创造出不少自娱的活动项目。如果让宝宝在玩具室里“受罚”就更糟,玩具让宝宝目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