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教育在现实中碰壁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9日 15:46:01 


  传统教育中,我们要求孩子懂分享,懂献爱心,遵守各种社会规则,与人为善……可是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公德和传统教育却时时碰壁,令教育者陷入尴尬。

  尴尬一:谦让教育过时?

  家住越秀区的陈女士最近很困惑,因为对4岁儿子的教育让她左右为难:刘女士和先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教子对人宽容,与人为善。然而,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后,经常会委屈地告诉陈女士:今天哪个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抢走了,明天又被哪个小朋友推搡在墙角了……

  刘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的教育理念错了?在如今的强者时代,谦让宽容等品德过时了吗?

  尴尬二:遇乞讨该施舍吗?

  近日,有几位广州父母读者来函本报,提到每次带孩子经过街道,总能看到有些乞丐跪在路边讨钱,真假难辨。 

  这位父母说,这些乞丐中绝大多数都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要么是职业乞讨者,要么是好吃懒做所致。然而年幼孩子不懂这些,看到跟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跪在大人身边,一副可怜木然的样子,总会忍不住向大人要钱施舍。

  这几位父母非常为难:给吧,十有八九是被骗上当;不给吧,又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变得冷漠无情嘛!

  尴尬三:还有谁会让座?

  每天上午,在途经广州市几个儿童或妇婴医院的公交车上,总是挤满了怀抱或拖着婴幼儿的父母以及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年轻的父母一脸焦急和隐忍,身边就座的年轻力壮的乘客们却神色漠然,视而不见。更有打扮时尚的年轻女孩,面对挺着大肚子站在自己面前的孕妇,也是戴着耳机听MP3,无动于衷。

  公交车上一遍遍广播着“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眼前景象却截然相反,父母该如何向孩子解释?

  尴尬四:出手相助却被误解?

  一位老太太倒在了马路上,头部流血,围观者很多,但没人管。后来有人拨打了120,并将老人送到医院。然而,老人的亲属却认为见义勇为者就是肇事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见义勇为者不得不在事发现场贴出告示寻求目击证人。这是去年8月13日早上发生在河南平顶山市的真实个案。

  面对此类现象,父母一方面感叹世道冷漠,另一方面却又在为如何向孩子解释正义和见义勇为而为难。

  尴尬五:被问路敢应答吗?

  很多人都可能在广州街头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外地人站在街头迷路了,他连续问了好几个路人,非但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倾听他的请求,而且个个脸色惊恐夺路而走,外地人一脸无奈和迷惑。抑或有人胡乱朝一个方向指一指赶紧走人。记者初到广州,也曾在广州街头连吃哑巴羹。

  社会信任度越来越低,父母是示范给孩子尽其所能帮助需要之人,还是义无反顾地拉着孩子的手赶紧离开呢?

  道德规范&现实壁垒

  宽容谦让、施舍爱心、辅助弱小、乐于助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以上的基本做人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然而面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