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源病:过犹不及的爱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1日 09:56:02 

    母亲爱孩子是天性,这也能让孩子生病么?是否危言耸听?“母源病”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教育学者提出的。“母源病”是当前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颇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它恰恰是由母亲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不当引起的,许多父母还未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 
  北京安贞医院开设了易感儿门诊。门诊专家指出容易感冒的儿童中60%患的是“母源病”。 那些被母亲过分保护的孩子,在神经平衡方面比较容易出问题,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而副交感神经异常活跃,引起系统功能紊乱,除了胆小、内向、娇气以外,这些孩子最容易患上感冒、哮喘或是尿床的毛病。这些毛病不仅需要用药物来解决,父母的思想问题也是治病的重点。
  母源病产生的原因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过”与“不及”的养育都有关系。
  “母源病”的特征
  孩子过分依恋母亲:
  孩子一刻也离不开妈妈,整天粘在妈妈身边。有的幼儿在睡觉时一定要与妈妈同床同被,入睡前母亲必须抚摸他,连哄带骗才肯睡。而对其他人,甚至对父亲也不爱多搭理。这种幼儿一般性格怯懦,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对日后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都有不良影响。
  孩子是依赖育儿技术长大的: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饮食习惯、摄入的热量、睡眠状况、体重指数、如何鉴别风疹与急疹等都了如指掌,并不断夸奖自己的宝宝特别老实,带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但她却不知道养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母子之间丰富多采的情感交流,是去抚摸孩子,与孩子嬉戏,对着他讲话,让他体会到你发自内心深处的无微不至的母爱。这种依赖育儿技术长大的孩子,不懂得感情交流和表达,会出现语言迟缓症或自闭症的初期征兆,如孩子面部表情毫无变化,既不看母亲,也不环顾四周,当你呼唤他的小名时,他也毫无反应,像木头似的无动于衷。
  若要想使宝宝身心健康地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育儿书籍统统收起来,遇到问题再翻一翻,最关键的是妈妈自然流露出的对宝宝的无限关怀与爱护。
  养育放弃型:
  孩子被母亲忽视,感到孤独无依靠,容易患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许多人主张女人像男人一样地步入社会工作。如果一位母亲抱有这种想法,她会丧失育儿的热情,甚至放弃对孩子的养育。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则是母亲嫌带孩子麻烦,希望能轻松地养育宝宝,更希望能轻松地从事自己的工作,所以母亲并不介意小孩子离开自己,或把未满周岁的小孩放在家里睡觉,独自一人外出,或是把不满3周岁的小孩送到托儿所里少加关心,还有就是交给自己的父母,这种几乎处于放任状态的育儿方式,除了会引起孩子身体疾病之外,也会使从小生活在“孤独”气氛中的孩子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治疗方法
  “母源病”的治疗方法就是父母采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指导、教育、扶植和身体力行地予以教养宝贝。
  ●如果“母源病”是由于过度的母爱造成的(如:非常严重的恋母情节),并且已经严重到难以教育和纠正时,专家建议暂时把孩子寄养到亲友家里生活一段时间(一般半年左右),直至孩子心理行为有所纠正后,再重返家庭。因为幼儿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可塑性,经过一段时间改换环境条件,他们就会慢慢改变过来。
  ●立即停止高度溺爱或不理不睬的不良家庭教养方式,采用正确的母爱教育方式抚养孩子,也就是说要“爱在心上”,不要“爱在面上”。必须适当地关照与适度地放任他们。但是适度到何种程度呢?专家认为,母亲在育儿时,应按照孩子成长的三个阶段来抚养,不要让他有过大的压力,这样可以避免患母源病的危险。
  ☆必须由母亲照顾的阶段0~1岁
  这一阶段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