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教孩子时该不该打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2:39:23 


  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城中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父母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  

  【新闻调查】 

  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过打;广州75%父母愿意耐心教育,但并不到位 

  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查的5846份有效问卷中,分别有60.9%的孩子在家中挨打,有84%的孩子在家里挨过骂,有14.1%的父母打孩子时打得很重,并留下了伤痕。相信“打一顿”管用的,农村高于城市,父亲高于母亲。 

  在广州“小马驹助教计划”的调查中,“对孩子犯错会采取什么方式教育”一问中,75%的父母表示会“批评教育,耐心说教”,24%的父母会“不理睬、打骂或挖苦”。而据采访所知,父母们的“批评教育,耐心说教”其实也并不到位。 

  孩子对父母的打骂又有什么感受呢?在以上第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9.2%的孩子产生过死的念头,18.1%的孩子想离家出走,8.4%的孩子恨不得与父母拼了,还有6.0%的孩子想长大以后找他们算账,只有28.5%的孩子对此抱无所谓态度。这说明,孩子在遭遇到家庭暴力的时候,具有强烈的反抗愿望,甚至想采取极端的自毁手段来报复施暴者。此外,孩子对暴力伤害的恐惧也比其他伤害要严重,他们对“害怕受到别人威胁、打骂”的选择比例高达41.2%。 

  为人父母,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过,出自一片爱子(女)之心的教育,竟会招致孩子的怨恨,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以下是一个真实的个案:包包今年4岁,因父母无暇照顾,长期与外婆一家同住。而她也属于比较顽皮的孩子,总是惹外婆生气,与小表哥一比较就更加显得不乖巧不听话了,外婆气急了就打她,还向她妈妈告状。妈妈听了,便又是一顿打骂。可包包越打便越“坏”,前一段时间居然还在阳台上演了一幕“跳楼自杀”。她说:“没有人疼我,你们谁都不喜欢我,个个都打我,我死了算了。”这样的一番话,竟出自一个4岁小娃的口,真是发人深省! 

  邓颖超说过:“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对待别人。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看来,我们再也不能说“打是亲,骂是爱”了。经常打孩子的父母应当深思,切切不可在粗暴施教的路上走得太远。 

  【现身说法】 

  主打派:奖罚分明,树立威严 

  罗先生(40岁,海珠区,儿子10岁) 

  很多人问我打不打孩子,因为儿子跟我特别亲,看起来我就不像是会打孩子的父亲。我打,怎么不打?儿子不做作业、光顾着玩游戏机,经常捣蛋或者撒谎,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打。我也不是不给儿子讲道理,只是没有时间三番四次跟他讲。有时看他妈妈耐着性子陪他做作业,他就是一味磨磨蹭蹭的,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肚子饿,要不就是不见了橡皮,真的被他气坏了,只有给他点惩罚才能让他赶快做。以儿子懒惰不自觉的坏毛病,我不盯紧点,他学习很快就会落下来的。马思聪也是他爸爸打成材的,我打,也是为他好。而且我也是奖罚分明,该游戏时游戏,该学习时学习,他做好的时候,我奖得毫不含糊,平时休假,我就和他一起玩个痛快。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