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看一个孩子是否大方,大人往往会说:“宝宝,饼干给阿姨吃一块好吗?”当然,这种考验往往是以孩子抱紧了食物说“嗯——”为结局的。
·玩具不愿借别人玩。一旦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让孩子把好玩的玩具让给小客人时,都比较困难。更有甚者,小客人摸什么,孩子就不让玩什么。
·妈妈也是自己的。看到妈妈抱别的孩子,有的宝宝就会生气,甚至大哭大闹。他们会觉得,妈妈不跟自己好了。
·受不得半点委屈。小朋友不小心踩了孩子的鞋,孩子则马上翻脸说,“把我的鞋踩脏了,我不和你玩了。”
……
“小气”之所以然
·孩子身边人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
·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
·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满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孩子真的“自私”吗?
对于4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发展任务,它包括去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有时的延迟满足。敏感的父母会注意到宝宝经常会因为被要求去分享游戏材料而与别的宝宝发生冲突,您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权利,同时在合适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习,在全体状态下的合作规则,让孩子逐渐知道游戏是“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的自由活动”。
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是4岁以下宝宝的主要游戏形式。宝宝需要有机会摆弄物体和玩各种各样的主题游戏,而不必被要求去与同伴分享。
所以不是现在的宝宝“自私”,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有这样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父母要尊重宝宝,不能认为这是道德问题,总是用“自私、小气”这样的字眼来教训宝宝。随着孩子的成长和与外界交流的增强,他会变得“大方”起来。
让“小气鬼”慷慨起来
“小气”的孩子时间长了很难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豁达大度,能够宽容别人。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行为纠正: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家里好吃的东西并不只是他能吃,好玩的玩具人人都能玩。现在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切为了孩子,一切让给孩子,孩子没有了争抢、没有分享,他自然就不懂什么叫大方,什么叫慷慨了。
树立榜样: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