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上敬老,下让小,夫妻之间不要斤斤计较;邻居家来借东西时,应热情地借给人家;主动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共享等。此外,父母要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的榜样,让孩子在与这类伙伴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学得慷慨起来。
正确引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分享的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如买回来的糖果不要全部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享;玩耍时,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心爱的玩具,让他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在这些练习中,父母应对孩子的每个慷慨之举作出表扬,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其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强求孩子慷慨。如果别的孩子一要他心爱的玩具,你就强迫他给别人,这会让孩子觉得分享毫无乐趣,只是一种不得不承担的不愉快的义务而已,不利于慷慨之心的自然成长。
给他时间,先“自私”后“分享”
只有先确认“拥有”,才能谈到“分享”。“私人拥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个人,如果对他所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是很难真正做到去和别人分享的。
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让他知道———妈妈爸爸会尊重你的独立自主权,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可以由你自己决定。培养他“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豪感和安全感。然后再疏导,讲道理,向他灌输“分享是快乐的”,效果会好许多。
比如让他多做“轮流”和“暂时交换”的游戏,像交换玩具,轮流拍球,(比起把他的好吃的东西给别人要容易接受得多),到最后玩具还是属于他的,让孩子从中既体会到分享的意义,又不影响他安全感的建立。
引导孩子和别人进行合作,您是怎么做的?
1、当您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您看到邻居正在抬一个重物,您是怎么做的?
点评:您的示范会让宝宝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合作。
2、您和家人为迎接客人的到来正在准备丰盛的午餐,您有没有要求宝宝帮助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比如,让宝宝把樱桃放在果盘上。
点评:这样的工作能让宝宝意识到他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并能为家庭做出“贡献”。
3、您有没有制作过一些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的游戏材料呢?很简单,比如用一根绳子玩翻花、拔河;用小水壶玩茶水生游戏,一个倒水,一个接水喝。
点评:孩子之间的合作游戏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满足,但这需要您的引导和帮助。
4、宝宝想要阿姨手上的糖,您教过他如何征询别人的意见了吗?
点评:理解并运用社会礼仪规范也是合作的重要部分。
总之,无论在家庭还是在户外,您有责任通过引导宝宝参与更多的合作过程促进宝宝社会性发展,让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