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调教“嫉妒”宝宝(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2:08:54 

明显的外露性

  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幼儿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此特点可以帮助父母老师是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

  直接的对抗性

  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愉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比如,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等,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目的。

  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快。此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专家支招,搞定“嫉妒”宝宝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帮助宝宝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展宝宝的内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径之一。父母首先应该跟宝宝讲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其实,如果父母平时就能做到这一点,等于是在给宝宝的嫉妒心理打预防针。随着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会知道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为人父母者也可以先拿自己做例子,然后才帮助宝宝认识自己,指出他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如人的方面。这种方式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嫉妒心的克服也比较有效。宝宝如果能学会经常这样去想问题,嫉妒心理就会慢慢打消,而且能够客观地评价自我、评价别人。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喝彩。

  培养移情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的宝宝,也比较容易培养移情能力。移情(empathy),简单的讲,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