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送礼,老师也尴尬——“不要问我家住哪里”
对学生们送来的小礼物,老师们勉为其难地收下了。但当有父母和学生打听老师的住址,准备上门送大礼时,老师们被吓坏了。
“不要问我家住哪里,不要背着全班同学给我们送礼,让我们难做人。”有老师呼吁,应该由学校和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学生们赠送礼品的规格,以纯洁师生关系。
“老师语录”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华师附中李老师告诉记者,今年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有两件:一是学生亲手为他绘制的个人肖像画;二是学生会、团委干部从各班学生收集他平时在课堂里的讲话做成的“老师语录”。“那幅肖像画惟妙惟肖,让我开心了好几天。一看到‘老师语录’,我就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学生多有情趣,多可爱啊!”看得出,李老师对今年教师节的礼物很满意。
最怕学生父母送贵重物品
广雅中学的武老师和华师附中的何老师最近都有点烦:“学生父母送鲜花、水票、月饼票还好,最怕送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这样会把师生关系搞得太庸俗、太低级了。”广铁一中宋老师则气愤地告诉记者:“教师节期间,父母老是向我们打听家庭住址,我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我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们,不要问我家住哪里,那是我的隐私。”
观 点
人大代表
送礼不要超越“礼”的本义
广州市人大代表、大同律师事务所朱永平律师
老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尊敬老师,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学生、父母给老师送礼,也是出于尊师重教的本意,但当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礼”本身的意义之时,教育部门或学校就应该制订相应的规定,来对送礼、受礼行为进行规范。
朱永平强调,如果学生送礼是学有所成向老师致谢,或者逢年过节向老师表达敬意,而不谋求任何私利的话,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是合法的。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为多,父母们希望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让孩子不至于吃亏。父母送礼了,一些老师碍于情面,多多少少会给学生一些好处和照顾。对此,朱永平认为,给老师送礼分量特别重的虽然只是个别,但也要引起重视,希望教育部门或学校能制订相关的规定,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
老师要严格自律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协和高级中学副校长叶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