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礼好办事”误导孩子(5)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2:07:00 

  “身为教师,如果在节日收到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听到学生的祝福问候,甚至只要是学生打来的电话,我们就已经很满足、很欣慰了。”叶丽琳认为,老师们最愿意收到的是这样的“礼物”!花钱不多,但情真意切,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学生的心意。

  叶丽琳认为,目前,对教师接受礼品的行为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主要是靠教师自律,靠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同时,她认为,个别老师有这种收礼行为的,学校要加强教育。

  老师

  别将师生关系庸俗化

  华师附中李老师

  送礼是一把双刃剑:既让学生和学生父母头疼,容易助长攀比心理;又让老师处境尴尬,将师生关系市场化、庸俗化。李老师分析,教师节送不送礼,送什么礼,是有其学校氛围和社会环境背景的。没有将人际关系简单化、市场化、庸俗化的社会土壤,自然不会凸显教师节送礼这个难题。

  李老师呼吁,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对送礼行为进行规范,由学校和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学生们赠送礼品的规格和方式,或出台有关规定以纯洁师生关系。

  敢收重礼的老师应开除

  广铁一中宋老师

  教师节礼物,到底送到什么“层次”才恰如其分呢?多数老师认为,只要能表达学生们的情感,就足够了,没有一定的标准。宋老师则表示:“收学生礼品特别是贵重礼品的老师,本身就不适合教师这个岗位,学校最好让这样的老师下岗。”

  专家

  父母应把心思放在孩子人格的塑造上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节日给老师送礼攀比情况,其背后的原因是父母。以前给老师送礼,送的是心意卡、手工制作的小礼物等,不用花钱就会让老师感到心情舒畅。后来发展到请老师喝喝茶,从不花钱到花钱。接着是流行请老师吃饭,从花小钱变成了花比较多的钱。请吃饭的人多了,老师也应酬不过来,就出现了送礼,送水果、送购物券等。

  父母给老师送礼无非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机会多给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孩子能否出人头地,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在于家庭教育。现在每个班级都是四五十个人,再加上不同的班级,一个老师面对的可能是几百个学生。作为老师,讲的是普及面、是整体的提高,不可能偏心只帮其中一个或几个。父母与其把心思放在给老师送礼上,还不如放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放在注意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上。

  尊师重教要行之有道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