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项,不论孩子作出何种选择都脱离不了自己的预期的目的。譬如,父母希望孩子喝点东西时,就可以说:”你喝牛奶还是桔汗?“孩子无论选择哪一项,都能达到目的。
2、时间作为选择项
有时候某些要求的选择项只有一个是可以接受的,父母可以采用提供时间选择或序列选择的方法,既提供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选择的结果。如:”你想看五分钟电视呢,还是十分钟?“
3、迫使宝宝选择
有时,孩子可能不愿对父母的要求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这些选项都不符合他的意愿。此时,父母要“迫使”他选择,可以问他:“是你自己选呢,还是我替你选?”如果孩子仍不愿选,父母可以继续说:“我想你是希望我替你选。”并替他做出一项选择。
·让宝宝更容易接受游戏时间的结束
在公园或游乐园玩,到该回家的时间了,可孩子正玩得起劲,不肯回家,有的父母只得强行拖着眼泪汪汪的孩子离去。如何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呢?
这种以要求对于大人来说也是很难的,更别说孩子了。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准备结束或改变他们活动的时间。如预先告诉孩子:“十分钟后我们就要走了。”提前给孩子一个提醒,让孩子意识到该结束当前的活动了。几分钟后,再次提醒孩子:“再过会儿我们就要回家了!”过一会儿,再说一次……,一次次的呼唤看似作用不大,可是它却起到了一个时间缓冲和心理准备的作用,这样宝宝对活动的结束或转变就变得易于接受了。
但在使用该策略时,父母必须注意——即当第一次使用该策略时,就必须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如“该走了”就立即走,不能有任何的妥协,否则,这种策略就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