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习惯。如“洗手”这一生活环节,3—4岁年龄阶,要求儿童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不推不挤,养成守纪律的行为习惯。4—5岁年龄段,不但要求儿童把手洗干净,守纪律,而且要求儿童洗手时不玩水,不玩水,不玩肥皂,不把水撒在地上、身上,以免同伴滑倒摔跤,学习关心同伴,节约用水,初步学习人际间的友好交往。
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为集体服务能力的培养。教儿童学习整理床铺、修补图书、清洗玩具、种植与饲养。让儿童在为集体服务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
进行友爱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庭生活、儿童园生活中通过故事、儿歌、情境讲述、情境表演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培养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同伴友好相处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儿童爱同伴的行为。
学习兴趣的培养
儿童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能激发儿童的情感,使他们感知清晰、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各种认识活动。
充分运用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期,各种感知觉都在迅速发展,不断完善,其中主要是视觉、听觉和触摸觉,比较复杂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也在逐渐发展。根据年龄特点,应为儿童提供充分活动的条件与材料,运用他们的感官,给予视、听、触摸、尝、闯等感官强烈的刺激,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新奇感和求知欲。在教育活动中,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例如:游戏“奇妙的口袋”、“百宝箱”,让儿童通过手摸去发现其中的秘密,去感觉物体的大小、形状、多少、质量等,激发认识事物的兴趣。
又例如:“春游”,通过游览、观察,春天大自然的变化直接感受于儿童的视觉、肤觉直接体验春风的吹拂,春光的秀美。孩子们对春的信息地发现,感到欣喜、惊奇,产生了积极的态度与探索的兴趣,并学会了用“春”字组词,如:春光、春风、春雷、春耕、春色等。
丰富了词汇,还学会用“春”字说一句话,强化了儿童对春天的认识。
针对儿童年龄特点,设计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把认识活动变成游戏活动,大大增强了儿童学知识的兴趣,必须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剌激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
例:游戏“森林运动会”
让儿童戴上动物头饰,充当各种小动物,参与游戏活动,在玩中学习了数的形成和序数。
又例:游戏“数字娃娃”
让儿童戴上数字卡,充当数字娃娃,在边唱边玩中,掌握数的排序、相邻数等。
又如:为了培养儿童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儿童认识祖国的兴趣。可与儿童一起动手创设爱祖国的教育环境,提供关于祖国的感性材料,墙面布置祖国的地图,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长城等挂图,设置爱祖国活动角,配有爱祖国丛书、各族娃娃、祖国的风景特色、特产、中国地图活板拼装等,自制天安门、台湾岛、南极长城站、珠穆朗玛峰等立体模型。使儿童在具体、形象、鲜明的环境剌激中,产生认识祖国的兴趣。
动手操作,培养兴趣
操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