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带着一双子女上街,他们的回头率都特别高,因为他们都很有“型”,是我和妻子的骄傲。“魅力教育”在国人心目中还很陌生。其实,“魅力”何尝不是一个人重要的资源与资本,在强调智商、情商与财商的同时,别忽视子女的“美商”开发。
观察——品味美丑
早在女儿开始上幼儿园时,我就有意多陪她坐三轮车,看街上各色行人,并且即兴做些点评。渐渐,她也学会了这一本领,她会用一些很形象的人的举止,来解释新学到的词汇,比如,她发现警察在马路中央挖鼻孔可以用一个词表达,即“有碍观瞻”;小跑着闯红灯的染发女子,她觉得像“狼狈”……有时,我们还会做一些“猜人”游戏,比如在杭州时,我随便指一个人问她,“他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结果她百猜百中,因为她确实学会了观察人的要领,她知道外地人的一些特征:行色匆匆,背着包,眼神飘移不定等。
在上海豫园,有对日本夫妇看到当时才5岁的女儿,很是喜欢,一直鞠躬要求与她合影。这时,我故意由她做决定,她居然有模有样悄声说:“看他们也不像鬼子,不坏,好吧,我就为国争光一回吧!”
于是她落落大方地走向那对日本老艺术家面前说:“请!”事后,那对日本游客诚恳地想塞给她100元人民币,女儿摆摆手说:“谢谢,我们有钱!”当时,我相当惊讶,小小年纪的她表现得不卑不亢,非常得体。
从小培养孩子研判事实,观察人生,不仅可以学会美,摒弃丑,也让孩子懂得廉耻心。
在女儿超过任意涂鸦的年纪,我就让她试着用相机“写”假期日记,尤其是在夏天一起到外地度假,有更多的素材可以让她发挥。透过相机创作,可以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当然也让她知道丑是什么,从而对“人”有更感性的认识。另外,透过孩子的作品,可以更清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多情况下,女儿喜欢拍一组照片,然后“编辑”成一个小故事,大大调动她的想像力。在拍照前,教孩子一点基本的技艺是必要的;至于相机选择,傻瓜机即可……
身体语言——艺术修养
4岁至6岁小孩的日常生活中,游戏占了大部分时间,因此,我个人非常重视把舞蹈融入孩子的游戏中,以训练其肢体的节奏感。有不少画画的朋友,每次看到我女儿时,都会由衷地表扬说:“你女儿真挺拔!”而4岁的小儿子的踢踏舞,更是绝妙,因为他好动,而这个舞蹈正迎合他的兴趣。有时,他生气时,也会情不自禁用“踢踏舞”来表达,令幼儿园阿姨忍俊不禁。
最初是由孩子他妈和孩子一起做亲子体操,学习各种动物的爬行或跳跃(如大象、兔子、鸟、蛇等),或以简单的拍手模仿,让孩子学习基本的节奏感及韵律感。有时也带孩子逛公园试试草坪的柔软,走平衡木试试他们的平衡感,跳台阶试试孩子的弹跳力,玩迷宫试试他们空间知觉……这些都是将孩子送到舞蹈班前最好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