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功,企盼孩子幸福。而在有些父母眼中,“成功”就是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将来当大官、挣大钱。有这种思想的父母以为这一切得到了,“幸福就会从天而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由于工作压力大、性格封闭而走上了轻生之路,企图在西客站跳楼自杀,经过民警3个多小时的不断规劝才被强行救下。某大学一位年轻的数学教授,只因学生对他评分不高,觉得没面子,就在大学校园内的树林里上吊自杀。
大学的文凭、受人尊敬的工作,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更没有带来成功。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找对通往成功与幸福的道路。
记得戴尔·卡耐基讲过这样一段话:“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是,追求幸福之路只有一条,简单地说,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情。幸福与不幸福,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决定的。”
心态不同,命运就大不相同
什么是快乐?有位心理医生做出了最精辟的解释:快乐就是“思想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生是快乐史,也是烦恼史。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快乐,也会感受到烦恼。不同的是,有的人快乐多于烦恼,有的人烦恼多于快乐。
快乐的人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善于排除烦恼,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尽可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烦恼的人并不是命运不好、家庭不好,而是自己的心态不好,快乐的事到了他那里也会变成烦恼。
有位妈妈有两个儿子,因为心态不同,命运就大不相同。大儿子心态不好,遇到什么事总是说:“太糟了!”小儿子心态好,遇到什么事总爱说:“太好了!”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带小哥俩去公园玩,不巧那天公园关门了。大儿子说:“太糟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来就关门!真气人!”那一整天他都闷闷不乐。小儿子却说:“太好了!我可以到别处去玩,也许别的地方会更好玩儿!”他跑到小树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蚂蚁搬家,玩得兴高采烈。
两个儿子长大了。大儿子找了个对象,他觉得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处处不如意,整天不高兴,后来只好离婚了;小儿子成了家,他觉得媳妇又好看又贤慧,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你看,”她说,“两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我不偏不向,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呀?”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
幸福与快乐,不是父母给予的,而是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太好了”和“太糟了”,选谁做朋友?
在心灵的世界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叫“太好了”,另一个叫“太糟了”。
叫“太好了”的人,每天在你心中编织着欢愉的网络,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微笑着说声:“太好了!”他有一种力量,能把负变成正,把坏事变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