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泛灵心理”教育孩子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1:46:35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一种倾向。这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在幼儿时期,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充分利用“泛灵心理”,那么,他们就能在幼儿教育生活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首先需要父母和老师能随时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将事物“拟人化”,例如:孩子在做游戏时,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弄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时,可以这么对他说:“如果你摔了小凳子,它一定会疼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或者“墙壁可爱干净呢!,如果弄脏了,它就不跟你们做朋友了。”孩子听了以后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

  对于会活动的东西,幼儿更容易引起“泛灵心理”反应。“灵化”了的外物主要是指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等。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不妨将一些寓言、童话故事编成小话剧、小舞蹈等节目和孩子一起表演,从中让孩子接受直接的心理体验,所得到的效果比起讲大道理不知要好多少。

  当然,幼儿的“泛灵心理”是一种意识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我们在利用“泛灵心理”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指导孩子学会人物识辨、物物识辨,促进孩子从本质上去认识事物,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