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儿爱父母,给儿爱的能力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2日 11:43:01 


  来自父母的亲情之爱本是天然而成,不需要回报的。子女爱父母也是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的。可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躺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缺少了爱心和孝心,只爱自己,不爱父母,更不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这不得不让人们反思,父母对子女的爱到底缺失了什么?

  爱需要怎样表达

  有人说,在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要紧的是教给年轻的父母如何去爱孩子,进而让孩子学会怎样爱父母。的确,不少初为人之父母者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有的一味溺爱,有的仍信奉打骂即爱。事实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同于母鸡之爱,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

  在中国生活了5年多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方大为,曾花了大量的时间了解一些中国朋友的家庭,发现中美两国的父母在表达感情及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父母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的话多是含蓄、间接的,很少听到他们对孩子说“我爱你”、“我想念你”之类的话。他们也不太习惯用亲吻或拥抱来表达对小孩的关爱。而美国父母恰恰相反,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行动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意,同时还经常热情洋溢地称赞孩子,夸奖孩子:“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漂亮的小伙子(小姑娘)。”

  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长大成为父母后不会表达爱的原因。于是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出现了虽少有语言来表达爱意,却不乏用大量高级的食物、玩具宠爱孩子的父母。这种育儿方式如不及时纠正,那将是民族下一代的悲哀。

  教孩子学会爱,父母先要给予孩子爱,并把渗透在生活中每时每刻的爱意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同身受,铭记在心,伴随其成长。

  爱不需要理由

  父母爱孩子不需要理由。然而,爱孩子与教育子女同样需要学问。不是吗?当你在为宝宝喂奶、洗尿布时,在聆听孩子咿呀学语、背诵儿歌时,在牵着孩子的小手逛公园、散步时,甚至半夜起身为孩子掖好被角时,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都包含着对孩子的关爱。问题是你意识里有没有一根弦,重视不重视适时表达爱、传递爱。生活中常看见彼此相反的做法:

  镜头之一:炎热的夏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宝宝去市场买菜,顺便给宝宝买了一根冰棍。宝宝咬了一口说:“真甜!妈妈你尝尝可凉快了。”少妇说:“你吃吧,妈妈不热。”“不,你脸上有好多汗呀,就吃一口吧。”宝宝举着冰棍恳求道。“宝宝真懂事,知道心疼人了。好吧,妈妈就吃一口。”少妇蹲下身来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冰棍,母子俩脸上都露出甜蜜的笑容。

  镜头之二:一位妈妈给3岁的儿子买了盒新鲜的曲奇饼。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爸爸走过来说:“什么好吃的?让我尝一尝。”儿子按住盒子盖,嘟囔着:“不给,不给。”“小东西,别这么自私,给一块。”爸爸故意从盒中抢了一块曲奇咬了一口。结果儿子大哭起来,非要爸爸把饼干吐出来不可。妈妈连忙跑过来哄着:“宝贝别哭了。都是爸爸不好,咱们打爸爸。”儿子大叫着:“坏爸爸!坏爸爸!”最后在爸爸连声的“我认罪”中,儿子才破涕为笑。

  这位两位妈妈的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