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出现了把家庭教育简单等同于智育的误区。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前移,人生竞争的起跑线已经划到娘胎里了,于是智力开发成了很多父母眼中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这是没有远见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至少要包括指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习、健体、健心、生活、审美、实践、创新等八个方面,简单地追求智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问: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接触的多是女老师,因而有阴盛阳衰、男孩子女性化倾向,很多男孩子缺少一种雄伟、坚强、黄钟大吕般的阳刚之气。您觉得这跟很多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位”现象有关系吗?
答:有关系,也跟媒体的导向有关系。就说电视吧,好多主持人装嗲、装嫩、动不动就叫唤“耶”,对孩子能没有影响吗?至于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位”现象,有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的基础,也有母亲进行家庭教育更有优势的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生存压力和价值评价。男人必须有事业,要追求成功,但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不被看成一种成功。家庭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建立价值观的过程,什么时候“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种事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什么时候一个父亲在年终述职时能把自己对孩子的培养也当作一种业绩,什么时候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就不再“缺位”了。
问:现在的单亲家庭日渐增多,我的一个朋友离婚时,我们劝他考虑对孩子的伤害,他居然振振有词地说,都是你们夸大了对孩子的影响,现在的孩子见得多了!您觉得是这样吗?单亲家庭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
答:你这个朋友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一个社会学家曾经说过,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仅次于父母死亡。不管现在的孩子如何见多识广,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的伤害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也许一时不明显,但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阴影。
破裂家庭往往是孩子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前些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两个中学生案犯不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吗?有调查显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不少是学校中的双差生,心灵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很容易带来行为上的偏差。他们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和自杀现象日益增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分离、家庭破裂。
如果离异已经发生了,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心灵世界的完整,不要因为家庭的残缺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从而过度溺爱孩子,也不要因此让孩子失去对人的信任,变得自卑甚至自闭,更不能把孩子视作累赘、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
问:这套书涉及了家庭环境中对孩子适时、适度地进行性教育的内容,但是没有提出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建议,我觉得多少算是一个遗憾。都说现在的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绅士”、“淑女”的培养也要从家庭开始吧?希望这套书再版时能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答:你的建议很好。“绅士”、“淑女”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从家庭开始,也需要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对家长、老师等成人也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要求。所以我们提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理念要趋同,目标要一致,过程要同步,方法要互补,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入“双合格”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