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一)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01日 15:07:23 


  在人生的起跑线已经被提前到出生之前的今天,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氛围下,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是需要学习的。

  “教孩子学会做人比拿到名牌大学的文凭更重要”,正在成为很多父母的共识。

  在林林总总的家庭教育图书中,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编著的《怎样做父母》丛书,全面论述了如何指导孩子做人、学习、健体、健心、生活、审美、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被作为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家教读本推荐给读者。近日,就家庭教育的误区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记者采访了丛书的主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理事长詹万生。

  问:我注意到这套书的标题用的是“父母”而不是“家长”,这是字眼的不同还是一种观念的变化?

  答:用词的不同体现的是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这一说法更人性化、更以孩子为本、更平等,而“家长”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提倡做父母的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才能真正面对“怎样做父母”这个人生的大问题。

  我们编写这套书的目的,和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起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是一样的,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由于有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总课题的学术支撑,读本收集了大量的实例,重视细节,据事论理,深入浅出,时代感、亲和力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我们不仅期待父母能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也希望编者和读者之间也能进入一种平等对话的境界。

  问:在您看来,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误区?

  答:孟子说过,“未有学养而后嫁”,没有人能在生儿育女之前就学会如何教育孩子,也没有人能不需要学习就无师自通。尽管家庭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是存在四个明显的误区。

  首当其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过大。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不管孩子先天的条件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当明星、当科学家、当企业家,很少有当普通人的心理准备。所以小学生的作文里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我长大以后要当博士,这样才对得起我的爸爸妈妈。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享加拿大教育哲学教授克里夫。贝克博士的一个观点:人最重要的是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学会追求幸福、快乐、健康、友谊等基本价值。作为父母,一方面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让孩子知道每一种光鲜的职业都有艰辛和平凡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孩子“成为你自己”。为此我们在这套书里设计了大量的家庭自测卷,以供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康意识、创新能力,等等。

  与大多数父母期望值过高相比,也有些父母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是什么命、吃多大食”、“家长操那么多心还要学校干嘛”……这其中有的人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人是为自己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开脱。

  第三个误区是老问题,独生子女家庭的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