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能不能教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31日 10:47:22 

 

  中华民族的迷惑——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 

  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这个问题都很令人迷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包括台湾高校)的专家教授能获诺贝尔奖?这是不是中华民族一大困惑? 

  当然,我们不能以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发达的惟一标准。其实,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诺贝尔奖的国家,其教育一定会具有一定水准;但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国家,不一定其教育就不行。 

  然而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科技发达的国家,教育一定发达! 
  第二,教育落后的国家,科技一定落后! 

  美国有人说他们自己是“科技发达,教育落后”,那是他们在鞭策自己。 

  国内有人说我们自己是“科技落后,教育发达”,那是有人缺乏自知之明。 

  应该怎样评定我们国家的教育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判断谁是真正的胜利者,只能是在终点,而不是在起点!也就是说,在肯定中国的中学生每年都能击败众多对手而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各种奖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奖杯或金牌下的阴影。 

  中国的初等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世界之最吗?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奖,但却没有一个中国高校的成人获诺贝尔奖;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的成人高校赢得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 

  于是乎,许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两者的结合:中国的“最”+ 美国的“最”=世界之最。 

  我们来分析“中国孩子在国内接受初等教育,再到美国来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模式? 

  就教育来说,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两者的简单相加,并不一定是最佳组合。 

  当然,大多数来美的中国留学生都是有些“料子”的,故也学有所成。能不能出个把诺贝尔奖得主,我不敢肯定。但要在我们这代留学生中出“一批”——十来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发育不良的种子,再移植到别的环境,就算能成材,也难成顶级的栋梁之材。 

  我国著名科学学专家赵红州教授,总结出我国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4点原因:其一,科学知识积累不够;其二,科学研究时间不足;其三,缺乏科学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学人才识别和遴选机制。 
  我同意上述4个原因,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赵的文章并未提及。 

  中国孩子问“像不像?” 

  美国孩子问“好不好?” 

  每次儿子画完画都要问:“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