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去玩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31日 10:37:09 

 让你的孩子去玩

人之初,性本玩。有位学者这样说过。

细想起来,这话颇有道理。一个“玩”字概括了人的最初共性,生动,形象,富有内涵。

玩,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胎动,是不是一种玩呢!刚出世的孩子就会吻手指,后来玩奶瓶、玩床、玩沙、玩玩具,乃至玩小动物、玩游戏。乡村的孩子有乡村的玩法,城里的孩子有城里的玩法。古往今来孩子无不在玩。

玩,是孩子对外界的接触,是学习和实践的自然结合,是最初的必修课。

玩什么?怎么玩?这是很多成人关心的问题。

游戏,这是一个很专业的教育学名词,无论如何强调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人们都不会感到是过分的。因为幼儿本来就是在蹦蹦跳跳、说说笑笑,边看边玩、边玩边学的玩耍的过程中长大的。有人曾经说过,没有走进童话世界的孩子是不幸的,我认为,没有游戏伴随的童年则是更不幸的,这种不幸就在于它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极为有益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的机会。幼儿知识的获得,动作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形成,以及社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不只是靠成人的说教,还要靠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正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的:“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活泼、学识、思想、健康”。

主张通过游戏活动促使孩子发展的思想,现在已不再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看法,它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一种共识。

所以给孩子一个玩的权利,玩的空间,让他们玩的有益,玩的多样,玩的尽兴。孩子边玩边长大,各种知识也就日渐积累起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小时候就喜欢玩。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牛顿不喜欢玩,那么“万有引力”也许就不是因一个熟透的苹果落地而引发他的遐想。试想,把孩子关在一间只有四壁的房子里,让他面壁3年,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不是把孩子关在房子里“面壁”,但却有意无意地压抑孩子玩的天性。孩子还不到三岁就限背多少首唐诗,认多少汉字,讲多少英语。更有人让十岁八岁的孩子写长篇小说,当“天才少年作家”。结果孩子不堪重负,想玩也不敢玩,身心早已被扭曲了。有很多人在进了大学,参加工作后,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总觉得少了一些梦幻,又不禁感慨万端。

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也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如:在学校进行军训、拉练、探险、夏令营、勤工俭学等活动;在假期让孩子们到工厂、农村、商店去参加锻炼,做社会调查,甚至“花钱买苦吃”,这样的教育是非常有远见的。

另有“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千方百计地付诸实践。理念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毛病。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人生的高楼大厦就会倒塌;笨鸟先飞,也能飞得很高,很远,这些道理勿庸置疑。但是,正如我们应该明确高楼大厦的基础应该怎样打,先飞的鸟从什么时候开始飞、应该怎样飞一样,我们也要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划几个问号。

同样的道理,孩子不玩不行,乱玩也不行。有些孩子盲目地玩,玩得出格离谱,玩的走火入魔,玩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譬如:有些孩子玩电子游戏、玩电脑,无休无止,走入歧途,玩疯了,玩野了,玩傻了。因此,孩子的玩需要引导,使他们懂得节制

上一篇:请给孩子理智的爱
下一篇:惩罚心结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