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应”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31日 10:34:58 

所谓“超限效应”,就是指某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对儿童教育而言,我们不应该偏重哪一种商数,今天智商、明天情商、后天体能商、再后天挫折商等等。更不能当一种潮流来临时,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如当社会上关注情商时,就把贬低智力作为抬高情商重要性的依据,这实际上都是对个体发展理解有误所致。
  我们应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这应是我们的主导教育观,即我们强调智商、情商、能力商、体能商,无论社会衍生出多少种关于个体发展的商数来,我们始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商。但我们要知道,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商数归根结底要重视影响个体成长的环境商数,也就是环境(教育)质量,只有为个体成长创建一个完美的、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并确保这种环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才能最终实现个体的理想发展。因此,我们强调环境商数的重要性和稳定性,才能最终实现个体的理想发展。因此,我们强调环境商数的重要性超过强调其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