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却像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可别小看了玩耍,它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在生理上,它可以促进孩子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情感上,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自尊心。在社交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总之玩是适合孩子身心健全发展的活动。要知道小家伙们都是在快乐的玩耍中开始学习的——倘若他们不能在玩中有所收获,那就说明他们还没有为正式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孩子,让他们在玩耍中即享受到快乐,又能够学到东西。那么当家长的该如何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轻松自由的气氛,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弄乱了房间,而责备限制孩子的游戏,干预孩子的玩法,改变孩子的游戏规则。如果这样,就改变了游戏本身自由、愉快、自然及探索的特性。应该让孩子在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表现自我,真正让孩子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大人只要做好引导、陪伴和保护的工作就可以了。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活动,父母就不妨给他买些木锹、铲子、秤、托盘这类玩具,并给他们腾出一定的空间。这样,孩子就可以轻松的玩,尽情的享受“过家家”的乐趣,同时还对轻重、大小等度量概念有了认知,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玩完后,孩子应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此时,大人不宜采取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收拾,而应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如“布娃娃累了,她该睡觉了;小车该进车库休息了。”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则会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很自觉的收拾自己的玩具,为将来做事井然有序、善始善终、有责任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地取材,随时游戏
在孩子的眼里,什么事情都是新奇的。街上的广告,厨房中的锅碗,天空中的小鸟。就连工地上的推土机都能成为他们的最爱。国外的一则报道中就曾提到,一位农场主偶尔带小儿子到农场玩,当孩子看到推土机来来回回推土的时候,就再也走不动了。农场主看到儿子如此痴迷,就突发奇想把推土机推土的过程做成录像带出售,结果录像带相当畅销,很多孩子都喜欢趴在电视机前看推土机工作。就这样简单的活动在孩子脑中不知会产生多少疑问,多少离奇的想法。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他有兴趣,就可以学到东西。因为孩子着迷的很多东西对他来所都是有教育意义的。大人完全可以利用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来就地取材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喜欢看汽车,就多带他们去看,同时让他们边看边数从眼前经过的汽车有几辆;坐在公共汽车里,孩子想看窗外的景物,就趁机教他认大幅标语上的字词;带他们到公园散步,还可以教他辨认花的颜色和种类。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启发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材料,通过撕、剪、拼摆、塑造、组合、粘贴等方式,展开想象,巧妙构思,各种材料相互搭配,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画面或图案。如:用彩纸、碎布、毛线或彩色包装盒制作的太阳、花儿、花瓶、大树、小鸟、小鸡、小船及其它造型各异的实物;用树叶粘出蝴蝶、小猫、飞机;用电线经过弯、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