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长人显得极其冷漠;孩子拾金不昧了,却被大人斥责为憨包、傻蛋。这就是教育上的5-2=0(5天的学校教育,被2天的社会家庭影响所吞噬的形象表达式)这一社会现实的有力佐证。
原因之五: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发展观,伤害了大多数孩子的自尊,让大多数孩子成了少数孩子的殉葬品。因为毕竟学得好的学生在少数,大部分孩子只是平平而过。说得不客气一点,我们的整个基础教育,都只是在为几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尖子生服务,其余的孩子成了这几个少数精英分子的陪读。陪读教育让孩子们的失去了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人生的价值观同样产生了偏差,他们只好用钱权崇拜和拚命追星来解脱自己。
为了克服和消除以上教育孩子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四个对策:
对策一:要惩诫和鼓励并行。没有惩诫的教育,只有溺爱。没有鼓励的教育,只有暴力。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劳动,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极强的专业技术工作。单打一地进行蛮干硬拚,其结果都只能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当然,这里所指的惩诫,也不是封建时候的棍棒教育,而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比如做了错事的孩子,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好现场教育。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要让他们再做一遍这件事,看能否再犯错误。然后再根据孩子犯错误的性质和类别,进行有的放矢的纠正。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让孩子将东西交还给别人,并向别人陪礼道歉。写错了一个字,不是罚抄上百遍或者上千遍,而是指出后,在无意识中,再让孩子写,看看他(或她)有没有改正,不改正的话再用他(或她)自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纠正,才能达到效果。当然鼓励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滥用。要在适当的时候,相机而用。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采取是倾向于惩诫还是倾向于鼓励的教育方式。有人认为学校教育总有一天会被网络化所替代,如果这只是针对知识传递而言的话,那这种理想和愿望,有可能实现。但针对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的话,网络是无法替代人来进行动态的思想教育的。事实上,对人的教育是其它任何进步的科学手段都无法替代教师的。
对策二:不论国家或者企业,都要留给有孩子的父母亲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承担起教育孩子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同时国家应该开办一大批短期家长学校,让家长脱离只要供给孩子吃、穿就行,而其它就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养”,而忽略了“育”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其它教育方面的就属于学校的事了,或者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就好像无所作为了一样,这是不行的。常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负责,真正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这样只有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要读一些教育孩子的各种书籍,学会掌握教育孩子的度,以及根据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教育孩子的方法行之有效。
对策三:学校教育不能再采用分数论英雄的简单粗野的方法了,用分数定英雄,这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学校教育要充满温情,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努力将各类学校建设成荡涤人类灵魂的圣地,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对策四:要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不仅危害青少年成长,而且败坏整个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使整个社会形成廉洁向上,充满活力,不断探索的和谐环境。这样既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天地,也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