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怀疑自己的过程:我这样做对吗?我是个称职的妈妈吗?这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吗?比如这个问题,你肯定也在心里打过问号—红脸白脸,我们到底该唱什么脸?
三岁的索索用完了东西总是不愿意收拾。这天,索索不仅不听妈妈的话去收拾玩具,还故意把小汽车往地上摔。妈妈生气地批评索索,爸爸却出来充当和事佬。妈妈正在气头上,又和爸爸吵起来。两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大,索索吓得不知所措。
阿尧看中了商场里卖的美丽芭比娃娃。妈妈觉得太贵,拒绝了阿尧的要求。过了几天,阿尧趁和爸爸去商场的机会,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顺利地得到了心爱的洋娃娃。
千家万户不知上演了多少次索索和阿尧的故事。索索最终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阿尧已经多次在爸爸那里“阴谋得逞”。阿尧认为爸爸比妈妈好说话,在妈妈那里行不通的事可以找爸爸。红脸、白脸,就在我们身边。
红脸白脸—父严母慈?母严父慈?
从大观园说起“父严母慈”的传统:《红楼梦》是一幅市井图,其中教育子女的故事耐人寻味。贾宝玉的家长分为两派—贾政为首的严厉派,贾母和王夫人领头的溺爱帮。在两种势力的矛盾中,宝玉最终学会了见父亲说官话,见母亲说人话的本领。不论曹雪芹是否要把宝玉推向反抗封建势力的前沿,但他为宝玉设计了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我们的文化中,父严母慈的传统非常悠久。由于长期男尊女卑的意识,父亲往往被认定为家庭权威代表,孩子觉得难以亲近。在管教子女方面,父亲扮演指挥官和仲裁人的角色,是唱白脸的。而母亲主要采取理解或合作的方式,对子女提供照顾、帮助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是唱红脸的。
现代家庭角色的改变—“母严父慈”的趋势
如果再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家里,你怕妈妈还是爸爸?”相信不少孩子的回答已经与宝玉不一样了。男女平等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越来越多的女性享受和男性相同的教育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外出就业,于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起了变化。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家庭中都会有一个权威人物—父亲或母亲。当父亲的态度软下来时,母亲变得硬朗起来。加上孩子天生对母亲有一种依赖感,更突出了母亲的权威。这也是很多小孩子现在怕妈妈的缘故。与昔日威严高大、令人惧怕的形象相比,现在孩子眼里的爸爸越来越和蔼可亲了。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严母慈父”现象。
古代“父严母慈”也罢,现代的“母严父慈”也罢,红脸白脸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