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前,只要一张脸—每扇门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随着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出现,衍生出更多父母角色定位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角色具有更大的弹性。但归根结底,对一个家庭来说,需要的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每个家庭成员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一致,集“严”、“爱”于一身—教子有方、爱子有度,如此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是给孩子的最有利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戴上同一张面具
生活不是听音乐
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弱,需要大人指引他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夫妻两个“语调”不一致,孩子听到的是“立体声”,哪种声音顺耳听哪个,见风使舵,不利于建立健康的人格,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一年时间“统一步伐”
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家庭事业。大家都是在摸索中成为“职业”父母,应允许给自己和对方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磨合期。如果在孩子出生前,你们还没有就教育的原则问题达成一致,那么孩子还给了你们1年时间—他们1岁前对父母的争执是不太在意的。但等孩子能听懂话了,父母的分歧就不要再轻易暴露在孩子面前了。调查显示,有了孩子之后的夫妻间的争吵,大都与抚育子女有关。抓住这一年时间,赶快就以下问题达成一致:
1.整个家庭的短期、长远规划。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脱离不了整个家庭发展的“大”环境。制订这个规划的同时,你们的生活目标也更明确,照此努力吧,你们会感谢孩子到来的及时提醒。
2.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重在性格和品质方面)。这是你们处理有关孩子问题的前提和目标。
3.近3年内对孩子的规划。有了近距离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多头”教育,避免教育走弯路。
4.当然,最需沟通好的是:孩子犯错误时,谁来指出和批评孩子,另一方如何配合,而不只是红脸白脸的方法。
我们也来建立“预警”机制,基本原则一致了,平时再对适时出现的状况及时沟通。比如何时断奶、上什么样的幼儿园、要不要报兴趣班等。选择孩子不在场时两人进行沟通,别忘了向有经验的人士取取经,达成一致是避免发生争执的根本之道。有了预警机制,没有了争执,两人意见随时一致,一则不会出现父母双方打起架来,红脸白脸你来我去,让孩子饱受惊吓;二则,孩子出现问题时,两人也能同一个声音、协调一致地处理,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根本不用在孩子面前戴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