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问题孩子”,不当痛苦家长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9月25日 10:43:04 

  问题行为是指妨碍孩子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的行为,表现为孩子的心理不健康、品德不良或犯有严重错误。问题行为在心理上可表现为情感及性格特殊,如自卑、孤僻、暴躁、厌学、狂妄自大、任性撒娇等,在品德上可表现为打架、偷窃、恶作剧、不讲理、不守纪律、欺侮同学、不正当性行为等。

  从内因上说,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孩子长期缺乏正确引导,外部因素和内部冲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与孩子的内在素质、成熟水平、认识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从外因上说,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教育不当是主要原因。

  这里主要谈谈孩子问题行为形成中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1.孩子缺少来自家庭的关心和温暖。

  孩子情绪上的稳定和其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不少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每天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他们就是这三句话:“吃了吗?”“功课做了吗?”“洗脸洗脚了吗?”如果情况正常,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就告一段落。久而久之,孩子对家长的冷漠产生了不满,于是直截了当地要求家长陪他们聊聊,带他们玩玩。而这些要求一般很少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就开始有意无意地使用一种吸引家长注意的方法,那就是不听话。该写作业的时候却看电视,不洗脚就上床睡觉,脏衣服随手乱扔……这样家长当然要责备他们。对孩子来说,受责备虽说不体面,但毕竟引起了家长的关注。

  2.孩子感到独立自主的权利受到了限制。

  家长如果训斥太多,看管过严,孩子就会感到独立自主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家长对孩子当然要管,问题是怎么管。无休止的批评指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的任性、执拗和对立行为正是向大人表明,他们也是人,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大人们必须尊重他们的权利。在他们看来,决定的正确与否无关紧要,最要紧的是这个决定是他们自己做出的。

  3.孩子对家庭的不满和报复心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孩子时常会受到来自家庭的委屈,诸如受到父母的过度指责、欺骗、失当惩罚,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离异,继父母不能善待自己,被迫寄居在亲戚家等。日久天长,孩子就会产生报复心理:“你们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们不好!”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着干、不听话、不好好上学甚至有暴力行为等。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