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尊幼——家庭幸福的思路(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12日 12:28:39 

>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够严格区分爱与尊敬,但这两者之间确实有许多的不同。

  结论:尊老爱幼没有带来幸福感

  在张晓平看来,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缺少起码的理解和沟通,其实并不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幸福感。我们的尊重与爱护其实都不是在平等的前提下做出的,旧的家庭模式正在解体,但旧的家庭秩序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家庭几代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应该是“爱老尊幼”,或是更具体一点,就是“帮老辅幼”。老人需要帮助,儿童需要辅助,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帮”是非常具体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身体机能也会逐渐衰退。行为不便的老人需要的是体力帮助,小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老人。社会也同样应该有各种机构组织随时为老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相对于老人的“帮”,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成年人的辅助。很多夫妻将喜欢,或是控制当成爱强加给子女,最终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与其奢谈“爱”,还不如谈如何尊重儿童,辅助而不是管制他们的成长。

  我们这样爱幼

  “孩子为什么要听我们的话?”

  我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行使我们爱的权力?

  孩子是不是也是家庭权力系统中的一部分,爱让我们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有安全感。我们在要求孩子听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事事听我们的话,我们听过他们的话吗,我们就一个问题讨论过吗?

  尊重孩子很难做到——讲述人:张女士,五岁孩子的妈妈

  尊重孩子的说法几乎每个做父母的都会赞同,这并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观点,事实上我感觉,中国的父母也正在努力,但是尊重孩子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儿子和几个孩子一起,在小区的一位老师家里学钢琴,这几个孩子都不想弹钢琴,我们几个父母也统一意见,只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绝对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勇气像专家说的那样,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学就算了。

  还有,老师也说过,父母要改掉这样的毛病,比如喜欢对孩子说,“叫叔叔好”之类的,但是有时候遇到长辈,孩子不打招呼,心里确实感到别扭,自己这样告诉孩子一声,其实也未必就是想让孩子和大人打招呼,只是希望表现“家教”而已。

  新观点:没有“爱幼”,只有满足自我

  张晓平举了这样的例子,在国外大家习惯称呼名字,有中国孩子叫他叔叔,外国朋友听了还有点奇怪,以为和孩子之间有什么血缘关系。

  他说,如果父母感觉尊重孩子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不知道应该如何尊重,其实很简单,有这样几个方法,一是对孩子笑。不要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不能利用孩子的错误通过指责孩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要按孩子的思维做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做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