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同事闲谈,提到关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同事感慨与其妻观点不同。众所周知,同事是单位里关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可为何也这般无奈?
“难道嫂子不关心孩子?”我问。
“不是,她是太关心了,尤其是学习。”同事显得有些无奈。
原来同事的妻子和他一样也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唯一不同的就是她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随时”教育,“及时”教育。
“哎,你英语作业还没做完吧?记住,回去马上做!上次你的英语成绩可不行啊,你可得加倍努力呀!”晚饭后,一家人在去散步的路上,同事的妻子忽然想到儿子的家庭作业还未完成,马上叮嘱到。
“噢,记住了!”先前发自内心的高兴劲,瞬间消失在孩子的脸上。一路闷闷不乐,孩子一句话也没说,回家后径直去写作业了。
作业高质量的完成并顺利“过关”后,孩子来到客厅和父母一起看《追踪UFO》。
“爸爸,飞碟来地球干什么?”
“哎,爸爸,飞碟为什么都是圆形的?”
一边看电视一边不停地问这问那,孩子的问题往往出乎你的所料。同事正在为孩子提出的关于UFO的问题“发愁”时,妻子过来及时“解了围”:“瞎问什么,回屋看书去。明天的功课预习了吗?”
孩子又悻悻地回屋去了。
……
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今天,对待孩子的学习,有的父母是见到就说、想到就说、边做边说,喋喋不休,让孩子无所适从,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抵御的态度,使原本美好的父子母女情变得冷漠、仇视,甚至做出绝情的举动。结果往往是毁掉了孩子的美好前程,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宣告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了。与此同时,重教不懂教、想教不会教的矛盾也逐渐暴露。表现之一就是父母们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时的极端盲目和随意。
在最近刚刚修订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家教”一词被解释为“父母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 家教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工程。而决非随随便便,想怎样就怎样的说教,更不是只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却忽略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的教育。
同事的夫人显然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她并非真正的家教,也并非真正懂家教者所为。原因有二:
1、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只管分数,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正常需要。而包括好奇心、玩耍、交朋友、需要尊重、渴望理解等在内的分内要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时,他们的行为就会渐渐地走向你所希望的反面,到最后甚至演变成了明知你说的有道理却故意跟你作对。这也就是我们的很多父母经常抱怨的自己孩子总和他们“对着干”的原因之所在;
2、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太随意,没有把握好实施家庭教育的“火候”,致使这种父母 自认为尽心尽职的督促,在孩子的眼里却变成了烦人唠叨。当你第一次告戒他“还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不要只顾着玩”时,他可能很内疚,并且央求你宽限他十分钟时间,看完这个故事或是忙完手头暂时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