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很清楚,她教给我不要让孩子太早上学是很正确的。因为,对于儿童来说,差一岁,其智力、理解、操作的能力差很多,太早上学,反而会让孩子无法理解上学或因学业压力而不利于孩子处于良好的状态(主要是在班级中的状态和学习状态)。而大家知道,我国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其学业压力也是非常重的,如果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没有准备好,我宁可她晚一点上学(我高高大大的女儿,直到满七周才踏进学门)。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迷信,记得在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见其他小孩能分辨很多种颜色,而我的女儿对此则显得滞后。有一天,我通过抢玩具的游戏,反复发出抢到红色积木为胜或抢到绿色积木为胜的口令,企图让她学会分辨出红色和绿色。到了晚上,我变相让她说出一个绿色玩具的颜色,她竟毫不犹豫的说“黑色”。但过了个月有余,我发现孩子很轻易的认识了很多颜色,包括不太好分辨的桔红、粉色等等。所以,就象不到季节草木不发一样,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重要,急是急不来的。
我还读了一些美国和西方的育儿书。因为,都说美国人很注意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所以我刻意地读了一些,也确实很有帮助。遗憾的是,二十年过去了,有些书名竟不大记得了,但老卡尔维特写的《卡尔维特的教育》是不会忘记的。
无论如何,做妈妈之前,你一定要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这对于您养育孩子有益处,因为这能帮助你建立起自己的养育理念。
我必须说明的是,我不赞成把早早地教孩子认字、计算称之为智力开发,智力的内涵要远远比这丰富得多。有时候我们很不客观,常常把利用孩子的识读、计算练习与智力开发混为一谈,我个人认为,智力的开发更多的应该是情感、态度、思维与判断,是心智的开发,而非机械记忆的练习。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向来把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作为家庭任务,而把学习更多地认为是学校的任务。所以,孩子的学习只是我关注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一事到底、善始善终的习惯,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积极努力,不怕困难的品性,她必定会以此对待学习。学习也是一件事情,只不过这件事情持续时间比较长,需要付出更多的毅力而已。我个人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思路是非常奏效的。
我立志,要让我的女儿:
做人要正直、坦白、诚信、有原则;
做事要积极、快乐、爱劳动、勤努力。
修身要健康、活泼、向上;
养性要爱人、爱己、宽容自制。
观察、思考
我记得,为了做好妈妈,我做的最多的准备是观察周围的孩子和父母。我总是喜欢推敲孩子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特征的原因,这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使我更加理解我所阅读的那些养育儿女的著作的内涵,使我能够把多种观点尽可能多的融合,而不是像多数人那样,顾此失彼。我总是力求使我看到事物本身固然存在的两面性,努力为将来找到平衡点多做些准备。“我只能够拥有这一个孩子,我绝不允许,也不愿意在自己的孩子这里获得教训经验”。所以,间接观察与思考,成为我做妈妈的最为重要的准备。
·这个孩子总在哭,为什么。是父母忽视了他,他不得不用哭闹获得关爱,还是父母过于重视他的哭闹,以至于孩子会以此为武器。
·这个孩子好任性,不给买这个玩具就是哭着不走。她怎么变成这样的?
·同事们总在抱怨孩子学习精力不集中,为什么?她做别的事会集中吗?
·“我的孩子能记住电视里的好多故事,是个电视迷。你说为什么就记不住数学公式?!”这两种记忆有什么不同吗?这两件事情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