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这无疑是一场心理战,妥协一次就意味着以后将妥协100次。因此,在他表现激烈的时候,你可以采取冷处理,等他平静下来再做解释。
3~4岁
孩子容易这样做:
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事事希望自己作主,对父母的要求喜欢说“不”,通常以任性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立”的渴望。对父母立下的规矩,他们有时会主动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但很少能持之以恒。
父母的应对策略: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系扣子、将拖鞋摆放整齐或收拾玩具。适时夸奖他的乖巧行为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千万不要因为哪一点做得不好或没能坚持到底而批评他,那样做只能打消他的积极性。
对孩子的逆反行为,不妨用“正话反说”的方法,让他心甘情愿地步入规矩的“圈套”——比如孩子有边吃边玩的毛病,而你却希望他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上吃饭,这时可以故意说:“今天的饭特好吃。你先去玩吧,等我们吃剩下你再来。”孩子出于“和你对着干”的心理,常常会坚持把自己碗里的饭菜都吃光才离开。
4~5岁
孩子容易这样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喜欢和小朋友玩,交往愿望强烈,但合作的意识还比较弱;能专注于喜欢的游戏,但对此缺少节制。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所以,会想尽办法达到目的,有时甚至耍点小花招隐瞒事实,但他并不知道这样做是欺骗行为。
父母的应对策略: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没有时间观念、和小朋友打架、撒谎)制定一份规则清单,条款最好不超过5项。繁琐的规定孩子不容易记住,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即便这样,父母也要做好反复重申规则的准备,向孩子讲明与人交往的规则,明确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懂得商量,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玩别人的玩具前,要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后才能玩;答应小朋友的事情必须做到,让孩子明白履行承诺的重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耍赖。
事先为孩子限定游戏的时间,在到规定的时间前10分钟提醒孩子一次,以便他有结束游戏的心理准备,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
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与大孩子有本质的区别,他们还不能将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完全区分开,其谎言多半与品质无关。父母应使孩子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指出其言行的正确走向,而不是简单地指责。
孩子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头脑是电子计算机,这就意味着作为父母,你不得不一直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经常说“请”,“谢谢”,排队等候,公众场合抑制自己的坏脾气,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
5~6岁
孩子容易这样做:
他已经到了能够领会父母具体要求和规则的年龄了,而且能够把原因和结果很好地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他清楚违反规则以后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但是,有时候也会明知故犯、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和以前相比,5~6岁的孩子有了较强的自控能力;开始学习换位思考,做事时会想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