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微软总部全球副总裁
他突然萌发冲动,在网上给中国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不久,两篇文章在互联网上和中国高校中广为流传。其中提到,坚守诚信和正直的原则、生活在群体之中、做一个主动的人、挑战自我、直截了当地沟通等做人的道理,看似浅显,却被不少学生列为座右铭。“我最近又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李开复说,“第一封信谈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一封谈的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大家都认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领导的智商很重要,但实际上,情商的重要性超过了智商。
情商高于智商
美国一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智商略逊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能成功。
李开复说:“情商意味着,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关于情商,李开复更多地谈到要善于与人交流,富有自觉心和同理心。比如,自觉心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
情商不是靠背书学到的
情商不是靠背书、考试能学到的。在中国传统背考模式的影响下,情商的培养受到了长期的忽视甚至忽略。
应试心态造成了不少中国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追求好成绩当做惟一人生目标,没时间交朋友,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情商很低的人。
李开复开出了培养情商的药方
首先,评估自己情商的缺欠在哪儿。情商其实更多是别人如何看你、社会或市场对你认不认同。在美国公司有一种360度意见调查,每个员工都要得到上司、下属、合作者等各方面的评估,最后得到的若干份评估应该是一个别人眼中真实的你。评估是匿名的,往往能获得真诚的意见。
虽然在学校里没有类似的调查,但学生们仍然可以多听听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挑选合适的目标来培养自己的情商。如果人际关系太差,可以定一个目标,每一个月交一个新朋友;如果自控能力不好或脾气太坏,可以请朋友在自己要发脾气时用约定的“密码”来提醒自己平静下来。
李开复说:“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常常会要求学生近期给自己划定一个进步的目标。我女儿是个害羞的孩子,我就和老师商量把克服害羞定为女儿进步的目标,要求女儿每天必须举手提问一次。一段时间以后,把举手提问改成一堂课一次,再后来,一堂课举几次手。最后女儿上课举手提问已经成了习惯,面对很多人说话不再觉得难为情。但在中国,情商的培养可能会遇到障碍。”
李开复表示:在美国,他女儿拿回来的作业,几乎每次都是和2、3个同学合作,做不好都挨批评,荣辱与共,孩子间有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