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教育(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0月27日 14:40:19 

  七多: 多听,多看(光线,色彩,形状),多闻,多触,多尝,多动手,多交流3、幼儿教育: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十一二岁的少年脑中负责学习的组织构造就已接近成人水平,学习能力也接近成人。约有500多名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定期接受脑部核磁共振扫描,并参加一系列与年龄相对应的智商、语言能力和记忆力测试。研究人员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图,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十一二岁的少年脑中负责学习的组织构造就已接近成人水平。医学专家约翰·吉尔摩博士说,这一发现为对青少年进行高等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过,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与脑溢血研究所的乔丹·格拉夫曼博士说,人脑在进入青春期后仍然在发育。事实上,20岁出头的人,脑中负责情绪控制和道德判断的区域才能成熟,而这是人脑中最后成熟的部分。

  识汉字,识字母,户外观察,玩游戏,看画册,多与大人沟通。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与老人配合进行教育。

  4儿童期:习惯的养成。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5,少年:

  了解社会,树立远大志向,多读书,多劳动,学会与人交往,迎来送往,人情世故,会来事儿。

  6、高中,一切都来不及了。

  ●黄金递减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阶段重点:

  幼儿养性 :天真烂漫,心无邪念。

  童蒙养正 :有爱心,乐助人,敬父母,有好奇心,爱劳动。

  少年养志:伟大的志向从此时萌芽,伟大的动力从此时开发。

  成人养德:用思想和文化来约束自己。

  ●关注细节:

  家庭氛围:.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自卑。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习惯:很多学生的成绩不好正是由品质或习惯造成的。品质与习惯也是更根本的甚至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问题。

  习惯: 一个孩子在家里养成的一个不良习惯,在学校里三年也难以改变;一个孩子在家里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会成倍地放大。真正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是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大都是锦上添花。

  细节: 在家庭中,那些我们认为最不重要因而常常忽略的生活细节,决定着我们孩子的一生的成长。

  小事儿: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忽然出现了一大堆问题时,我们常常不能意识到,那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忽略的问题。

  ●百年树人:前辈与后辈曾国藩的后代一代无文化,二代上大学,三代出名人三、提升智慧:造血与输血学而不思者,好比是一个懒惰仓库倮管员:他有数不清的东西,却什么也不能很快地找到。学而善思者,好比一个勤快的仓库保管员:他仓库里的东西井井有条,他能迅速地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所以,善思者,就是那些善于整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善于总结的人。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