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十准则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20日 22:41:31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教会幼儿正确识字阅读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父母们倘若想从小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和阅读习惯,那孩子正确识字阅读的十个原则就需要我们很好的谨记了。宝宝们只有拥有了好的识字阅读功底,才可能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成为一个聪明优秀的孩子。

  一、早始原则

  应让孩子尽早目击、耳听汉字,与认人、识物、听话、听音乐要同时开始。具体地说,孩子半岁前,当短时间抱起来"看世界"的时候,就可以目击、耳听大字块,看成人读字、读书。当他能坐会玩的时候,就给他字块玩,翻书给他看。这样,孩子就能形成"识字读书敏感",特别注意文字这种特殊的"东西"。以后孩子就会在生活中注意看字,并喜爱识字活动了。

  二、生活原则

  孩子除1岁半前机械地初识一部分完全不理解的字(形成一点印象)以外,以后识字不能脱离他的日常生活内容。表现在:

  1.主要让他认识生活中常接触的最熟悉的事物的实词,要把常用虚词放到稍后读句中去学。

  2.生活中出现孩子注意的事物时,应抓住瞬间让他认读与该事物相关的字。例如生活中看到雨、淋了雨,就立即认读"下雨"二字。

  三、濡染原则

  生活是一个大染缸,最易给孩子染上印记。生活中有语言就学说话,有物品就认物,有人的行为就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生活环境中也应该布置有儿歌、成语、对联等文字,以及成人识字读书的榜样等,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看字、读词、读句,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识字读书了。

  四、习惯原则

  孩子的任何学习都要养成好的习惯,才能获得成效。可以说,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识字阅读自然也要有良好习惯,如每天坚持,定时进行,定点活动,集中注意(避免干扰),认真游戏等。我们强调孩子的学习活动应当活泼有趣,但也同时强调他们的活动应当认真地进行。

  五、渐进原则

  生活游戏识字决不可要求字音、字形、字义、书写"四会同步",并一次巩固,那样非失败不可。孩子的认字过程一般由模糊印象到清晰印象,最后会分析字形结构;由"音形相联"到领悟字义,再到三四岁后学习书写;由"位置记忆"到"搬字记忆",即把字块搬到另一个地方也认识;由经常遗忘到逐渐巩固等。因此识字、教字贵在不断变换方式,只有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反复读认,达到渐进识字的目的。

  六、快乐原则

  必须做到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不定指标,不赶进度;兴趣第一,快乐活泼。并且每次教学尽量在几秒钟到几分钟内完成,在学习情绪低落之前结束。父母、祖父母们要常在孩子面前快乐地认字、读书,互相提问,表扬鼓励,用欢快的情绪感染孩子。

  七、鼓励原则

  孩子识字必须受到鼓励和表扬,不论识字兴趣、识字速度、识字数量如何,成人都要认真地加以赞赏。孩子太不认真时也可严肃地表示不高兴,但不能以孩子识字的多少作为衡量优劣的标准,也不能通过比较孩子识字多少来分好坏、排名次,对孩子始终要采取鼓励表扬的态度。

  八、整体原则

  整体原则是根据孩子具有"模式认识"和"印象记忆",先整体后局部地认识事物的特点而确定的。孩子的学习是先整个地、模糊地接收事物的整体印象,以后再逐步进入分析和理解的。因此识字应先认整个的字,认读巩固后方可分析偏旁结构和笔画。

  九、口语观察和思维伴随原则

  从小多与孩子说话,多指导他观察、提问,多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多教他背儿歌、古诗和唱歌。孩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起来以后,理解能力就强了,求知欲就旺盛了,他就更爱读字、读故事、读儿歌、读常识性的短文,如《十万个为什么》,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了。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