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1月29日 20:53:28 

  2."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有个小女孩很乖巧,生活学习都不用家长操心,可就是性格胆小,缺乏自信心,在与孩子的妈妈交流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对其特别严格,他自己就是接受棍棒教育长大的,他觉得孩子就得打更何况是个女孩,不严加管教是不行的。爸爸的态度使孩子唯唯诺诺的,在爸爸身边不敢做错事情,可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爸爸又很吝啬去赞扬孩子,觉得表扬多了就会骄傲。于是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翻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懂得道理,所以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伸手代劳。这样会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权利和动手能力的练习的机会。

  3."教育态度一致",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常常不能保持爱的度,对孩子的爱应是长远的,而不是溺爱、放任自流,家庭成员中,不能一个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另一个却维护偏袒孩子,这会使得孩子变成"两面派"。这样的情况多数是出现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长辈已经完成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对于年幼的孙子喜爱大于责任,还会常常拿出当年的育儿经说教,自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没有权力的。还有的三口之家,或是妈妈或是爸爸总是扮演好人的角色,使得孩子的教育很难开展。但是,做为幼儿的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就孩子今后的发展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讨论,让所有人意识到教育不是短暂的行为,而是长久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我想为了孩子的明天,家长们都能够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里。

  4.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三岁左右时,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独立生活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便想要独立行动、独立玩耍,表现为不听话、执拗、爱顶撞,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我不要……""我偏要……"这一类的话。虽然他们能力有限,但独立意识的萌芽使他们事事要自己来,时时想要反抗,不愿处处受父母的限制。心理学家把三岁左右的这一阶段称为"第一反抗期"。对于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注意尊重孩于独立行动的意愿,不要怕孩子独立做不好事情而压抑孩了独立活动的要求,而要抓住这有利时机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孩子想独自洗手,不想要父母帮自己洗,也不愿父母在一旁看着自己洗,那么,父母就该满足孩子的这要求,只需提醒孩子洗的方法,要求孩子把手冼干净点就行了。

  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这位妈妈就做得很好。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为了省事而剥夺孩子自理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在幼儿园有这样的孩子,下楼梯时看都不看,直直往下走,这种孩子就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过分呵护中长起来的,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对自己行为的危险性进行独立判断。

  如:父母应要求孩子自己吃饭,就不要喂。我们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吃得慢,就忍不住去喂他……(有的孩子五岁了,在家吃饭仍要父母喂);让孩子独自睡,不要陪睡;让孩子自己玩耍,父母适当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单独到院子里找小伙伴玩,不要尾随孩子、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参与家庭小劳动等,通过让孩子承担一些小任务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等。我们要多用的这样的口号"让我自己来……""让我们一起来……"而不要"你帮我……"

  5.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如: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如:

  1.拼图小游戏

  经常和宝宝玩一些拼图游戏,例如动物拼图,水果拼图,人物拼图,地图等。这样的拼图游戏需要宝宝耐心参与,参与组合。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拼图,2-3岁的拼图最好在4片之内,3-4岁的最好在8片之内,4-6可以在12片左右。

  2.传话游戏

  家长可以玩这个小游戏,可以由妈妈说一句话,传给爸爸,再传给宝宝,最后,让妈妈和宝宝说一说自己听到的。这个游戏非常有趣,而且需要在耳边低语,促进宝宝注意力的发展非常有效。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