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给孩子用细节勾勒生活的能力(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10月09日 09:42:17 

  回答若是:“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才华。”孩子以后看到别人大腹便便,也会指着说:“看,那个人好有才华。”

  回答若是:“满肚子不合时宜的牢骚。”孩子以后也许会说别人大腹便便是:“那人一定牢骚太盛。”

  有一次,踢踢调皮起来,爸爸和他说:“踢踢,你太调皮了,把你塞回妈妈肚子里,换一个妹妹出来。”

  踢踢回应:“爸爸,你太讨厌了,把你塞回你妈妈肚子里,换一个好爸爸出来。”

  看,孩子的逻辑,循着大人提供的范本走。

  想写好文章,需先做一个有趣的人。

  向他解释这个世界

  ■如何分阶段、分层次的解释世界

  ■用大量阅读理解社会逻辑

  ■欲要写好文章,先做一个有趣的人

  这就是我的观点,成年人有责任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孩子解释这个世界。

  分阶段,当然是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两小儿辩日固然可喜,稚子之龄做振聋发聩之声,那是反常。请在穿越故事里寻找。

  分层次,则指从浅到深地给孩子解释。当我们告诉孩子,吃苹果会受益,大多数不会从苹果发源地,所含营养物质开始陈述,多半是先说其味极甜、口感爽脆,果纤丰富等等开始。及至大一些,才给他看苹果全球产地图,本国或他国的进出口比例,以及食物营养成分表。

  真不要怨许多人看事情只看表象,就还是孩子思维。因为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太擅长告诉孩子什么叫本质。想想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的时候,是怎么说话的,大概就能联想到孩子以后的社会思维会如何。

  所以,幼儿读绘本,小童学歌谣,舞象看长篇,弱冠需读史。

  此处必须要说一个词,逻辑。人的逻辑有两种,一种是语言逻辑,一种是社会逻辑。前者是个体看待社会的角度,后者是社会自然角度。往往我们的语言逻辑受制于社会逻辑,因此在发声时时有人离题万里。

  社会生活经验中,我们却惊恐地发现,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或更愿意被接受。这大概是很多人认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颇具安抚人心作用,如果一概论之,我们的社会逻辑仍然会凌驾在语言逻辑之上。

  如何用大人的语言逻辑让孩子理解社会逻辑,这还是蛮考验父母的。怎么办?通过大量阅读,让他读好书,读对的书,读有趣的书。

  读书的阶段,仍然是学习怎么表达的阶段。都是愤怒情绪,为何有人用目眦尽裂,有人用怒发冲冠。

  如果说,孩子的叙事是一种自然复述,那么成年人对孩子的解释,是重新回到修订叙事的这个意义建构过程,从而可以彻底的创造出更好的叙事。

  如何写好文章?比如能写出“蓬莱文章建安骨,钟王书法少陵诗”这样的句子,那当然是要先读过大量典籍,知道建安七子,看过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品阅过杜甫的诗歌。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