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的结果或结论出现。您需要把握好的是,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实验以后的讨论,您可以帮助孩子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验”总结结论。如果宝宝不经您的引导自己提出“为什么”的疑问,您可以引导宝宝一起回答。
【相关理论】
父母在引导低幼儿进行科学现象探索时,并不需要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所以然,您需要的是帮助孩子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关注,进而在此基础上给予孩子合理的、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讲解。有条件的家庭要尽可能创建条件让孩子参与到科学探索的动手过程中来,增强孩子的手脑协同性和探索的有效性。
对于3岁的小宝宝来说,限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智力能力,有很多在我们成人看来非常普通的现象,对他们而言都显得特别“神奇”。而就在这些现象里,就蕴藏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在帮助孩子进行科学学习的时候,您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提出问题,即让孩子产生探索的兴趣点;然后您根据探索中可能会采用的实验过程,提供适合的游戏材料给宝宝自由尝试;最后,帮助孩子讨论“实验”结论。
您知道您该怎么做了吗?
二、和孩子一起做认识“科学”的游戏
1.小熊的船
找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碗、盘子、纸张等,做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船”,让宝宝试着把玩具小熊放在上面,让孩子看看哪些小船能乘小熊,哪些会沉下去?
讲解:通过引导,帮助孩子探索材料性质的不同,理解沉浮现象。
2.美丽的泡泡
准备洗衣粉、洗洁精、洗发水、沐浴液等,引导宝宝分别用他们做一瓶泡泡水,然后您吹泡泡,看看哪种泡泡水吹的泡泡最大、最漂亮。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去“抓泡泡”,提高游戏兴趣。如果孩子比较配合,可以让孩子学着吹吹泡泡。其次,您还应该借用这个游戏告诉孩子“这些物品是危险的”,提高孩子安全意识。
讲解:引导孩子探索事物化学性质,进行安全教育。
3.谁最早藏进水里?
给孩子准备白砂糖、冰糖、奶糖,引导孩子分别尝试这些糖放到水里发生的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和适当的搅拌)。然后再引导孩子讨论“谁最早藏进水里?”。
也可以都用冰糖,但准备2杯水(热水、凉水),让孩子对比探索。
讲解:引导孩子探索不同事物的溶解速度。
4.配合儿歌做动作
在做游戏之前,可以给孩子指认一下儿歌中将要出现的事物,并让孩子指指在哪里。比如“天黑了,闪电了,小鸟小鸟回家了;轰隆轰隆打雷了,宝宝吓得哇哇叫;下雨啦,下雨啦,哗啦哗啦下雨了。”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最好配合一些表演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比如,当念到“闪电”的时候,您可以捏紧两个拳头互相“碰撞”,当念到“下雨”的时